"十二道禁令"能否管好一桶奶?——透視"史上最嚴"奶粉標準發布 新華網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周蕊、徐海濤)國家食藥監總局25日發布的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被業界稱為“中國食品安全史上最嚴標準”。據統計,這是今年以來國家各部門出臺的第十二部針對奶粉質量安全的“緊箍咒”。 “用制藥標準管理奶粉”、“企業自建自控奶源”等一系列新規,能否帶給消費者一桶“放心奶”?質量提升,奶價會不會漲?“最嚴標準”,會給中國乳制品產業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用制藥標準管奶粉,能否提振消費者信心? 今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頻頻出臺提升嬰幼兒奶粉質量、打造奶粉“中國隊”的政策規定。據統計,僅關系質量安全方面的就有12次之多。 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要求加快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等電子追溯系統建設;5月和9月,兩度提高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門檻;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藥業標準”監管;6月、10月,兩度禁止貼牌、分裝等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食品;8月,公布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信息;12月,連續出臺了5個關于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文件。 其中12月25日出臺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對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原輔料把關、配方管理、生產過程控制、檢驗檢測能力等9方面進行重新規定,提出更高的要求,被業界稱為“中國食品安全史上最嚴格標準”。 業內專家認為,細化嬰幼兒乳粉生產“參照藥品管理辦法”是新版細則最大亮點。其要求乳制品企業嚴格執行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以及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MP),實行覆蓋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 中商流通行業促進中心乳業研究員宋亮認為,企業嚴格按照CMP生產管理體系,將能從根本上提高乳制品品質,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細則從生產、設備、原料、管理、責任追溯等方面都提出明確細致的要求,對治理生產環節亂象,提升消費者信心,乃至提高政府公信力,都有很大的好處。” 嬰幼兒乳粉業大洗牌 奶價是否上漲? 新規的另一個著力點是嚴把奶粉原輔料關,要求主要原料為生牛乳的企業“自建自控”奶源基地,主要原料為全脂、脫脂乳粉的企業,建立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 業內專家認為,對于國內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來說,“自建奶源”和“制藥標準”兩大標準極大地提高了門檻,預計會有三分之一因此退出市場。 業內人士介紹,一家中型的奶粉企業每年在檢測環節上的費用已達數百萬元,一旦GMP標準實施,還需建立產品質量全過程追溯體系、更換新包裝、提高現有的自動化管理體系標準等,加上自建自控奶源基地的巨額投入,很多企業難以承擔。 預計128家企業中的一些中小企業將被兼并、收購,還有一些將在這次審核中退出嬰幼兒奶粉市場,轉產乳制品行業其他領域。 對消費者來說,最為關心的則是價格問題。“新媽媽”郁林說,反壟斷罰單開出之后奶粉不漲反跌很給力,但是新政策出臺,企業成本提升,“等于又給了企業一個漲價的理由,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怕最終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北京東方艾格咨詢乳業高級分析師陳連芳認為,新政將導致產業向大型乳制品加工企業和規模化養殖場集中,他們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奶牛、原料、設備大都是國外進口,將導致中國的嬰幼兒乳制品價格上漲。 宋亮則認為,企業的生產成本將有很大提高,但是否會導致終端銷售價格上漲還有待觀察。“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嬰幼兒奶粉領域本身利潤率就比較高,成本消化能力強,加上政府對價格的管制力度比較大,所以未必會導致銷售提價。” 一家乳制品企業負責人說:“成本提升了,但現在企業忌憚奶粉反壟斷案的威力不敢漲價,只能暫時觀望。一旦有領頭企業漲價,其他品牌就會‘跟漲’。” “禁令”不是“萬能貼” 國產奶粉“逆襲洋品牌”之路還有多遠? 業內人士認為,擁有健康、可持續的民族乳制品產業,才是國內消費者喝上“放心奶”的最有力保障。本次新版細則到明年“上馬”前,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將退出市場,騰出的20億元至30億元市場空白,究竟是中國品牌還是外國品牌搶占,尚難預測。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在針對貼牌生產的洋品牌整肅中,曾經猖獗的“專供中國奶”將會被清場。這些品牌退出后的市場份額,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最終是要看消費者的選擇。目前,國內銷量最大的前五大洋品牌除了在一線城市牢牢守住外,二線城市和國內乳企的爭奪處于膠著狀態,未來三五年內還將快速下沉到三四線地區。 陳連芳說,中國消費者相對更青睞國外品牌,“一旦洋品牌把銷售進一步下沉到三四線市場,或將進一步蠶食國內乳企的市場份額。” 專家認為,無論是在工信部出臺的“消費信心行動”,還是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帶隊力推的國產高端產品,都表現了國內乳企意欲“逆襲洋品牌”的雄心。但真正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提升品質、加強監管,還需做實消費者監督、維權的機制。 宋亮說,如出現惡性食品安全事件,不僅要嚴厲打擊,還要把打擊過程、處理結果透明化,與消費者建立無障礙溝通機制。 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認為,要重塑消費者信任,就要將國家治理行業亂象的信心和做法明確傳遞給消費者。“既要做、也要說,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品質的提升,感受到國家重拳出擊、治理奶粉行業的成效。” |
相關閱讀:
- [ 12-26]奶粉摻鹽殺嬰案嫌犯疑似寫遺書制造頂罪疑云
- [ 12-26]臺灣奶粉攙鹽殺嬰案 女嬰伯母被依殺人罪起訴
- [ 12-26]移民圣誕寄禮物回國 華人最愛奶粉和魚油
- [ 12-26]四個“最嚴”能否“管”出安全奶粉
- [ 12-26]讓“最嚴標準”捍衛奶粉安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