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危機前途未卜 三大因素決定局勢發展
2013-12-27 16:24? 鐘正杰?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2013年的敘利亞,從上半年的內戰不斷,到下半年的化武風波;從大國角力,到走向談判,可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2月16號在年終記者會上指出,敘利亞問題是當前全球面臨的兩大危機之一。那么在即將到來的2014年,敘利亞局勢能否轉危為安?敘利亞人民能否重新迎來安定的生活。 潘基文:“2013年,敘利亞沖突的惡化超乎所有人想象,敘利亞人民再也經受不起一年、一個月甚至是一天的暴力和破壞。” 這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2月16號在年終記者會上的表態。正如他所說,敘利亞危機作為2013年全球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傷害。據聯合國估計,自2011年3月敘利亞沖突爆發以來,已有超過10萬人喪生,約630萬人流離失所,并有超過200萬人逃到約旦、黎巴嫩、土耳其等鄰國境內。而他們離開故土的原因,一是為了躲避內戰,二是為了逃離西方軍事打擊的威脅。 在這場危機中,化武事件是一個關鍵轉折點。2013年8月21號,敘利亞反對派指責政府軍當天使用攜帶神經毒氣的炸彈對大馬士革郊區進行轟炸,導致大量人員傷亡。消息傳出后,國際社會一片嘩然。敘政府很快承認境內發生了化武襲擊事件,但反指襲擊者是反對派。不過,西方政府、媒體幾乎一邊倒地指責敘政府。美國總統奧巴馬8月31號發表講話,表示美國要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我決定美國應該對敘利亞政權采取軍事打擊。這不會是一個‘開放式’的干預,我們不會派出地面部隊,相反,我們會在‘有限的’時間和范圍內進行打擊。” 眼看敘利亞即將陷入一場浩劫,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9月9號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提出了“化武換和平”的提議,也就是將敘利亞國內的化學武器置于國際監管之下,使得敘利亞免遭外部打擊。這一提議得到了敘利亞方面的積極回應。敘外長瓦利德·穆阿里姆表示:“敘利亞對俄羅斯提出的倡議表示歡迎,這不僅僅是出于對國家和人民的福祉的考慮,更是出于對俄羅斯領導層盡力阻止美國發動侵略的信心。” 在接下來的行動中,敘利亞政府表現得非常配合,不僅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按時完成化學武器的銷毀工作,還盡最大努力配合聯合國化武調查小組在敘利亞境內的調查。敘利亞化武危機似乎正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一步步地發展。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敘利亞問題并不單純是化學武器問題。黎巴嫩中東問題研究專家尤尼斯·艾哈邁德說:“敘利亞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對于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敘利亞問題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將有助于和平解決敘利亞危機。但是并不是說加入公約就可以讓敘利亞結束當前的危機,敘利亞危機還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 |
相關閱讀:
- [ 12-27]CNN評2013年全球十大新聞 敘利亞局勢列首位
- [ 12-26]王毅:中國在解決中東熱點問題上堅持主持公道
- [ 12-25]俄將向聯合國劃撥200萬美元 用于銷毀敘化武
- [ 12-25]希臘警長直言要讓敘利亞難民“過得不太舒服”
- [ 12-24]敘總統稱敘面臨極端分子攻擊 斥西方表里不一
- [ 12-24]俄羅斯卡車運抵敘利亞 幫助轉移化學武器
- [ 12-23]外交部:希望敘利亞問題日內瓦會議具體安排盡快確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