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74.6%受訪者傾向對日本強硬反制
2013-12-28 07:31:32?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環球時報記者 楊婷婷胡錦洋】在就任日本首相一周年之際,12月26日安倍晉三悍然參拜靖國神社,此舉在中美韓日等國家都激起輿論的批評與抗議。在中日關系因釣魚島等爭端問題趨于緊張的態勢下,中國民眾如何看待安倍的舉動?中日關系是否更加難以緩和?為了解民眾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環球輿情調查中心于27日針對中國大陸七個代表性城市的普通民眾展開了民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46.5%的受訪者在知道“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這個消息后表示“異常憤怒”。 75.7%的受訪者認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后果是“令日本與中韓等鄰國的關系跌入谷底”。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長高洪27日告訴《環球時報》,目前對日本最重要的是打好輿論戰,在國際社會上爭奪話語權。讓國際社會都把安倍釘在人類道德和良知的恥辱柱上。 本次調查所選取的7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長沙、沈陽。調查時間為27日14時至17時,共回收有效問卷1077份。本次調查采用在線會員庫隨機抽樣的調查方式進行數據收集,所有樣本均通過在線調查會員庫隨機抽取,受訪者自愿填答問卷。所有受訪對象為18歲以上普通民眾。本次調查為簡單隨機抽樣,在95%的置信度下,樣本的允許抽樣誤差為3.0%。 七城市的調查結果顯示,問及“安倍晉三在其就任日本首相一周年之際參拜靖國神社,您知道這個消息后的感覺是什么”時,46.5%的受訪者表示“異常憤怒”,22.6%的受訪者表示“憤怒”,二者合計,共69.1%的受訪者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感到不同程度的憤怒。 對于安倍參拜的后果,在可以多選的情況下,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會“令日本與中韓等鄰國的關系跌入谷底”(75.7%),其次是“使日本的右翼政治勢力進一步坐大”(62.4%),接著是“使美化侵略戰爭成為日本政壇的主流思潮”(59.1%),最后是“為日本修改憲法、擴張軍力做鋪墊”(57.9%)。 在頗受關注的“中國應該采取怎樣的對日反制措施”問題上,受訪者最傾向于中國以“在釣魚島和其他爭議問題上持續對日強硬”的措施反制日本,所占比例達到74.6%。其次是“對資助靖國神社的日本企業實施制裁”,67.7%的受訪者選擇此項。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馮昭奎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受訪者選擇的這兩條反制手段是所列入的措施中最強硬的兩招。在釣魚島問題上要繼續保持強硬,就必須繼續加大海警船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的力度,空中軍機巡邏要慎重一些,避免擦槍走火。在關于對資助靖國神社的日本企業及組織進行制裁的問題上,首先要搞清楚名單,而且還要注意不能打擊一大片,畢竟中日經濟互有需求。 對于中日關系未來走向,國內受訪者態度不樂觀。65.2%的受訪者認為中日關系在5年之內難以緩和,17.8%認為10年之內難以緩和。對此,馮昭奎表示中國民眾目前對中日關系比較悲觀,這并不奇怪。安倍任期時間還有3年,目前民主黨很弱,即便安倍下臺,很可能還是自民黨執政。現階段安倍的執政理念是追求“日本夢”,換言之是“正常國家夢”,即擺脫戰后體制,摘掉戰敗國帽子,擁有軍隊和發動戰爭的權利,某種意義上帶有軍國主義復興的色彩。這一追求得到日本部分民眾的支持,刺激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日本夢與我們的和平發展的“中國夢”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克的,相互制約的。中日雙方都不支持對方的夢想。這就預示著中日之間的關系不會輕易好轉。不過,中國倒不是一定要壓制日本,但在日本未對歷史作出正確認識之前,我們依舊擔心一個軍事強大的日本對地區安全是威脅。 |
相關閱讀:
- [ 11-07]日媒:除中韓外亞洲所有國家都希望日本強硬
- [ 02-13]日本強硬派鼓動撤回大使回應中國雷達鎖定日艦
- [ 12-02]日本強硬拒絕承諾減排目標
- [ 11-16]日本強硬派對華放低姿態 中日關系呈現轉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