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12月28日電(記者 程迪 胡錦武 石壽河)隨著中共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以實現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全覆蓋,中共反腐的決心與手段正在各地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以江西為例,今年中央巡視組第一輪巡視工作中,巡視組向江西通報當地在廉政建設方面,有的領導干部及其親屬存在插手工程建設項目、謀取私利、節假日收送紅包禮金后,江西省紀委針對“收送紅包”問題,派出2個督導組和21個明察暗訪組進行監督,發現有關問題線索61個。 “巡視組對官員的警示震懾作用非常明顯。”江西省一位縣委書記告訴記者,目前很多領導干部都已經開始自我反思,并對以往做得不當的地方進行改進,這與中央巡視組的到來有著直接關系。 江西省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輿論宣傳和明確的政策引導下,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令行禁止,自覺抵制收送“紅包”不正之風,有收受“紅包”行為的黨員干部能自覺上交。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處級干部告訴記者,有時礙于“潛規則”的存在,他不得不接受一些灰色收入,雖然有時會悄悄交到紀檢部門設立的“廉政賬戶”上,但心里不免“七上八下”。“這次借著巡視組的‘威懾’,正好可以名正言順地拒收了。” 自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工作于11月初全面展開以來,10個巡視組分別進駐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吉林、云南、山西、安徽等地和部門開展工作。至此,中國今年已有20個地方、部門和單位已經或者正在接受中央巡視組的巡視。 據悉,巡視組在各地巡視期間,主要通過聽取匯報、列席會議、受理來信來電來訪、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調閱資料、民主測評、走訪調研、商請有關職能部門或專業機構協助等九種主要方式進行工作。 記者了解到,此次巡視通報,一反往年“肯定工作”的態度,少了“唱贊歌”,更多的是直接點明巡視中發現的問題,對地方形成了很強的震懾作用。 9月19日,《江西日報》刊出第八巡視組反饋通報會的情況,直陳當地干部群眾針對黨政領導班子反映的一些問題,如插手工程建設項目、收送紅包禮金、公款吃請等。此后,貴州、湖北、重慶、內蒙古等地的黨報黨刊也相繼發布巡視通報情況,肯定成績的內容減少,直陳問題的內容增加,且措辭嚴厲。 在巡視組持續發布通報的同時,省部級官員被調查和查處的消息也被公之于眾。近日,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童名謙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10月底,第一輪巡視工作剛剛結束,中央紀委就發布消息,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據悉,廖少華案件就是由中央巡視組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線索移交給中央紀委的。 此間專家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反腐形勢充分反映出中共的反腐思路,一方面要繼續保持“治標”,即查辦案件的高壓態勢,另一方面也對制度反腐做出安排。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指出,除了紀檢體制改革和中央巡視制度的“全覆蓋”,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制度反腐的新布局,更加強調通過權力本身的制約,減少發生腐敗的土壤。 他說:“比如領導干部的個人事項報告制度,權力清單制度,不動產登記等,這些都是預防腐敗的治本之策,反腐效果將在今后逐步顯現。讓官員從‘不敢腐’‘不能腐’‘不會腐’到‘不愿腐’。” 中央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日前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10月底,各地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共計17380起,處理19896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4675人。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吳忠民認為,中央巡視組有助于打破一些地方的自我保護,這項制度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他說:“無論是中央巡視組還是信訪制度,都是通向法治的有效渠道,有助于推動法治進程,但這些制度不是法制本身,最關鍵的是加大反腐敗體制機制的改革,進一步發揮法院、檢察院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12-27] 中紀委:將點名道姓曝光奢侈浪費等違紀行為
- [12-27] 中央國家機關部門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講話座談會
- [12-26] 截至11月底,全國25855人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被處理
- [12-26] 中央出臺反腐"五年規劃" 省部委領導每年向中央述廉
- [12-26] 歷數中央農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 [12-28] 市場觀察:前任借錢后任還 地方債屢現小鍋烙大餅
- [12-26] 截至11月底中國6247名黨員干部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被處分
- [12-28] 研究稱存款保險制度時機已成熟 有望明年上半年推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