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拍男子戴人皮面具盜存款 表情僵硬
2013-12-28 12:59:21?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我來說兩句 |
?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前段時間,河南省洛陽市連續發生了多起信用卡詐騙案。這些案子與以往不同,一時間,讓警察也覺得費解。直到有一天,警察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意外“揭”開了一個秘密,這才拔出蘿卜帶出泥,讓這連續幾起的“畫皮”奇案,大白于天下。 2012年11月4日深夜,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公安分局接到報警電話,報案人稱,銀行短信提醒,自己的信用卡被人冒名取走2萬元。監控錄像顯示,取款人是一名黑衣男子,光頭,戴墨鏡,高鼻梁,大耳朵,由于ATM機取款有數額限制,黑衣男子共插取卡4次取走2萬元。犯罪嫌疑人面部特征鮮明且沒有任何遮掩,但當警方按照他的樣子去撒網搜索時,始終沒有任何進展。 8天后的2012年11月12日下午,洛陽市某銀行工作人員朱嫩芳的柜臺前來了一位客戶。朱嫩芳見他三十幾歲模樣,面無表情,戴著墨鏡,說話時刻意壓低聲音。這位客戶少見的裝扮和低沉的聲音,讓朱嫩芳警覺起來,當她再次提出要看身份證時,對方竟然說不取錢了。朱嫩芳跟保安說,先不讓他走,此人一聽,推門就走,銀行保安趕緊攔截,朱嫩芳也立即報警。三分鐘后,火速趕來的公安干警和銀行保安一起將卷發男子擒住。摘掉其墨鏡后發現,此人的卷發是假發,臉竟然也是假的,因為他戴著人皮面具。他就是犯罪嫌疑人羅某。羅某,24歲,洛陽市某銀行工作人員,利用在單位上班的便利條件,通過電腦監控軟件竊取被害人的銀行卡信息和密碼,偽造了被害人的信用卡。 由于證據確鑿,在半天審訊結束后羅某就招認了犯罪事實:11月12日,他戴上人皮面具首先來到一家銀行,冒名取款45000元。不勞而獲的快感,使得羅某在路過朱嫩芳所在的第二家銀行時,忍不住又想一試身手,這回卻被抓了個現形。案情似乎并不復雜,但是利用人皮面具作案的事干警們可是頭一回碰到。當他們仔細研究作案視頻時突然有了新發現:羅某戴上面具的樣子和此前ATM機取款案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特征很像。 經過審訊,犯罪嫌疑人羅某終于承認:11月4日深夜在ATM機前取走他人20000元、留光頭戴墨鏡的黑衣男子也是他,其主要作案工具,同樣是人皮面具。2013年5月2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規定,洛陽市老城區人民法院判決羅某犯有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 人皮面具,在我國已經成為一種新型作案工具。2013年以來,此類案件頻頻發生:2013年5月9日,廣州市荔灣區警方破獲特大盜竊系列案,兩名犯罪嫌疑人利用人皮面具多次行竊,盜取了大量現金和價值百萬的珠寶;2013年8月30日,安徽蚌埠警方破獲連環盜竊案,兩名年齡不足30歲的犯罪嫌疑人,利用人皮面具假扮中年人在蚌埠、鳳陽等多個地方入室盜竊40多起。在這些案件當中,犯罪分子最終都被成功抓獲。但是人皮面具的存在,曾給警方的偵破工作帶來極大困擾。 這種面具到底有什么玄機?記者來到了洛陽市老城區法院的證據室。王法官拿出塑料袋里裝著的人皮面具,記者感覺,面具不像人皮像豬皮,有半厘米厚。記者請一位工作人員戴上面具,同事們反應,戴上面具的小吳完全像變了一個人。那么,這些犯罪分子到底是從什么渠道購買人皮面具的呢? 羅某告訴記者,為了不要那種看著特別假的面具,他在網上專門找了一家主要給電影做道具的國外公司。記者登陸羅某所說的某電商網站,發現和“人皮面具”有關的信息已經被屏蔽。但是如果用“仿真面具”、“人皮道具”等詞搜索,還是會搜索出不少銷售信息。在某搜索網站上,用相同的辦法同樣會搜索出大量信息,部分商家還大作廣告,這些商家一般都會打出免責聲明。 在這些銷售網店內,人皮面具種類繁多,有男款、女款、老人款,價格不等,便宜的五百、八百元,貴的五千、六千元,商家推銷這些面具,大多都有一個賣點:逼真。許多賣家還制作了展示面具佩戴方法和效果的視頻。 對于人皮面具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的事實,不久前多家媒體曾予以報道。這之后,面具賣家的銷售行為是否受到限制呢?記者在某網站找到一家商店,客服表示,誰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購買、定制。當記者提出購買時,客服說訂單太多,忙不過來,十天后才能定。賣家說可隨意定制,相似度在95%以上。 目前,我國對于人皮面具沒有任何監管規定,賣家可以不受限制地銷售、展示面具,買家也可以不受限制地購買、佩戴面具。這就意味著,任何人公開發布的照片,都有可能被利用制作面具;任何售出的人皮面具,都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當成作案工具,并給警方工作帶來極大的迷惑性。 專家表示,這個東西如果被犯罪嫌疑人利用,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增加公安機關的破案難度,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管理,作為一種特定的物品進行監管。 利用高仿真人皮面具來實施犯罪,這在我國雖然還是新鮮事,但此類案件的發案率,近年來卻呈上升趨勢。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只是玩具,不用大驚小怪,可事實上,這類產品正如管制刀具,只有加強管理才會減少危害。這樣的嚴管也早有先例,比如美國的很多州就規定“在公共場合禁帶面具”,澳大利亞也有類似規定。經驗和教訓,都擺在面前,這事還是得抓緊,慢了就難免付出新的代價。 |
相關閱讀:
- [08-22] “人皮面具”網絡熱銷引發擔憂 如何監管成關注焦點
- [12-04] 銀行職員為還房貸戴“人皮面具”盜客戶數萬元
- [12-01] “易容”作案多發 網絡熱銷“人皮面具”引發擔憂
- [08-27] 調查稱"人皮面具"熱銷背后隱憂多 亟需制度規范
- [08-19] 人皮面具網上熱賣 律師建議實名制銷售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