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部長:穩固農業基礎 確保糧食安全
2013-12-29 06:4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確保農業后繼有人;要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有人種地。近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加快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為此,要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隊伍。 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很快,農業從業人員女性化、低文化程度化也一并出現。外出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不愿回鄉務農,農業后繼乏人問題已經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吸引年輕人留在農村、投身農業。要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鼓勵支持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經營農業。同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完善農業支持政策,提高農業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這些年,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新生力量。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引導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上農業社會化服務,將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理想格局,也是穩定糧食生產的長久之策。要創新農業公益性服務有效供給機制和實現形式,大力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創新“花錢買服務”機制,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習近平同志指出,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終要靠科技。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取得了長足進展,2013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到55.2%,為糧食連年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科技水平還不高,差距還不小。目前,我國正處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 一項技術創造一個奇跡。要適應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的變化,及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線,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以促進農業節本增效為著力點,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現代農業為基本要求,組織開展重大農業科技攻關,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要解決好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集成推廣防災減災和節本增效技術,讓科技成果和關鍵技術進村入戶。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要把發展現代種業放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突出位置,把民族種業搞上去。要深化種業科技體制改革,強化種子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進制種育種基地建設,開展重點品種聯合攻關,著力提升品種創新能力。同時,加強種子市場監管,保護知識產權,打擊套牌侵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確保種子產業健康發展。 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必要手段。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由傳統的以人力畜力為主轉向以機械作業為主,2013年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59%。今后要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主產區推進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全程機械化。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起步雖晚,但發展較快、前景廣闊。要推動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直接面向農民開展政策、法律、市場、技術等全方位信息服務,發揮信息化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助推作用。 完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體系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農業是弱質產業,糧食生產常常面臨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風險。從我國基本國情農情出發,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完善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體系。 價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指揮棒”。近年來,化肥、種子等農資價格及農業用工價格上漲,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下降。如果農民種糧不賺錢、增收沒指望,國家糧食安全就很難保障。要綜合考慮農業成本變化、農民種糧收益以及城鎮居民承受能力,合理確定并不斷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保持糧價的合理水平,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促進增產又增收。 近年來,我國農業補貼資金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農業補貼制度得到了廣大農民衷心擁護。今后,要改革和完善農業補貼制度,繼續擴大總量,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鉤機制,新增補貼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鼓勵農民種糧。 主產區是糧食生產的壓艙石,目前全國75%以上的糧食產量、80%以上的商品糧、90%左右的糧食調出量來自主產區。今后,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要進一步向主產區聚焦,項目投入要向主產區傾斜,指導服務要向主產區延伸,支持主產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主銷區與主產區、調出區與調入區的利益補償機制,努力使主產區種糧不吃虧,讓重農抓糧的地方在工作上有積極性。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重而道遠。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落實習近平同志的要求,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毫不松懈地抓好明年糧食生產,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夯實農業基礎,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而不懈努力。 (作者為農業部部長) |
相關閱讀:
- [ 12-23]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城鎮化不是“消滅農村”
- [ 12-22]“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同樣化”--訪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 [ 12-19]李克強會見美國商務部長、貿易代表和農業部長
- [ 12-14]農業部通報整風反面教材:官員花3萬購辦公家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