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8部委赴粵嚴查稀土交易黑色利益鏈
2013-12-29 22:00? 劉宏宇、楊燁?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李艷 |
分享到:
|
黑市交易需求巨大 稅務監管難作為 據國家稅務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稀土企業有1594戶,涉及開采、冶煉分離和貿易,其中冶煉分離企業有400多戶,貿易企業1100多戶。 “在這1100多戶貿易企業當中,我們發現許多都是皮包公司,從事著為非法盜采稀土‘洗白身份’的工作。”中國稀土協會副秘書長王曉鐵說,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業的產能有40萬噸,但每年只有不到10萬噸的指令性生產計劃。冶煉分離企業嚴重“吃不飽”,導致了黑市交易的巨大需求。而這些貿易企業利用法律漏洞,大肆進行黑市交易、偷逃稅款或違反指令性計劃進行生產。 “只要待售的稀土開了增值稅發票,其身份就合法化了。”國家稅務總局的一位專家說,雖然我國從去年開始實行專用的稀土增值稅發票,但由于稀土不是專營商品,所以并沒有強制性要求,目前只要是開出普通增值稅發票的,仍算做合法交易。“單從稅收方面予以監管難度很大。”該專家建議,應將稀土列為專營商品,以加強監管。同時,地方稅務部門應加強對稀土企業“進項”部分的審核,對于無進項的企業應禁止開票。 地方政府縱容是重要原因 國家立法需加快 “地方政府的縱容是非法稀土貿易存在的重要原因。”檢查組的一位成員舉例分析,“營改增”之后,企業的進項發票可以用來抵扣稅金,但由于沒有進項發票或抵扣較少,這些貿易企業基本上按銷售額進行“高額”納稅。和平縣恒泰礦業有限公司銷售金額6600萬元,上繳稅金1120萬元;梅縣區粵大地礦業有限公司銷售金額3566萬元,上繳稅金456萬元。和平縣和梅縣區屬于經濟欠發達縣區,縣財政收入每年僅有2億元左右,僅從該貿易企業開具的發票中就能獲得較大稅收。 “此外,平遠縣僅有平遠華企持有合法采礦證,其余4家貿易企業均為當地政府安排進入,打著平遠華企公司的名義從事非法開采,給華企的正常開采秩序造成較大沖擊,但考慮到財政稅收,當地政府對貿易企業的非法行為采取默許甚至縱容態度。”這名檢查組的同志說。 工信部稀土辦的一位負責人稱:“以前是從生產環節開始查,現在則是從流通領域開始倒查,一直要追查到源頭。通過對黑色交易鏈的嚴查,最終達到震懾不法分子的目的。” “稀土黑市交易有著毒品交易的利潤,卻不用擔心掉腦袋的風險。”工信部稀土辦的負責人說,對于稀土的盜采濫挖,國家有礦產資源法,但針對分離冶煉和貿易流通環節,卻還沒有十分明晰有效的法律。“國家應加快相關立法,對稀土的開采、分離冶煉、貿易進行全流程監管。” |
相關閱讀:
- [ 12-23]工信部約談3家電信企業負責人 嚴厲打擊偽基站發垃圾短信
- [ 12-23]苗圩:正在制定中國自主的“兩化融合”標準體系
- [ 12-23]工信部部長回應"4G資費用不起":鼓勵企業競爭促降價
- [ 12-04]工信部取消對移動固定業務限制 可進入寬帶市場
- [ 12-04]工信部解讀4G牌照發放
- [ 10-24]工信部:三環節重點監督移動智能終端進網許可管理
- [ 10-24]工信部制定光伏企業重組意見
- [ 07-26]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淘汰落后產能名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