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衛星遙感影像覆蓋國土 三維技術描繪到村
2013-12-30 11:42? 陶葉?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陶葉)3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和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張為民等介紹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 記者:真實性是土地調查的生命線,如果沒有真實性的保證,我們花這么大的人力物力,所有的調查結果都付諸東流了。在這個過程中,從技術標準、政策把關,二次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從哪些方面確保的?謝謝。 王世元: 新華社這位同志提的意見非常好,應該說這次新聞發布會開的前提首先是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才能發布。所以調查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是我們整個調查工作的生命,也是各級領導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是我們在三年的調查當中嚴格把住的環節。三年來我們的體會,用了三句話,就是“三個首次”,來確保調查數據的真實準確,這也是我們調查工作的最大特點。 第一個首次,我們統一制定了土地利用分類的國家標準和制度規范。2007年8月,在調查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協調國家標準委頒布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國家標準,歷史性地統一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口徑,為調查過程當中的土地分類提供了重要依據。二是這個過程當中國家出臺了《土地調查條例》,做到整個調查工作有法可依。 第二個首次,是我們首次采取了“三下兩上”的政府組織模式,在具體流程上,國家統一購置遙感影像,制作下發調查底圖,所有的遙感影像圖件都是我們制作的,地方依據下發圖件開展調查,成果上報全國土地調查辦,上報以后我們在內業進行核實,大家在圖上說話。 核實過程中發現有些問題的還要下去交地方核實。上來的時候,我們對它的疑問圖斑再核實,還有疑問,就派我們的工作人員和技術支撐人員一起下去,在圖上大家一起調查。我們采取“三下兩上”的政府組織模式,就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 第三個首次,是我們首次采取覆蓋全國的遙感影像調查底圖,做到圖、數、實地相一致。這次調查是大規模應用了航空衛星遙感數據,通過飛機和衛星,對我國所有土地進行全覆蓋照相,然后根據我們應該需要的調查需求標準,采取分辨率不同的大比例尺的或者更詳細一些比例尺的進行調繪,查清現狀。我們購置的遙感影像圖是這樣的,一是航空遙感數據購置了140多萬平方公里,分辨率能夠反映0.2畝地面情況;二是美國快鳥的衛星購置了140多萬平方公里,能反映0.6畝的地類變化情況;三是法國Spot數據采用了500多萬平方公里,這個用得比較多;四是國產衛星,國產資源二號、北京一號,這個分辨率反映4畝的情況,我們有180萬平方公里。 這樣四組遙感數據對國土全覆蓋,滿足了我們遙感影像的需要,所以回過頭來說,我們三個首次,一是有標準、有規則,二是有政府的統一組織,三是有衛星遙感影像的支撐,保障了調查成果的真實可靠。在整個匯報和數據審議的過程中,各級都看過了,都認為我們這個數據是靠得住的。另外我們調查每一個村,把這個地方用三維技術放出來以后,土地利用狀況數據馬上就調出來了,所以這一點我們還是比較欣慰的,在數字的真實上還是信得過的。 最后我們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對二次調查成果數據進行了事后的質量評估,各項精度、指標均符合質量控制標準。謝謝。 |
相關閱讀:
- [ 12-09]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將發布 土改步伐加快
- [ 08-04]網曝部分閑置土地調查:福建東山土地閑置18年
- [ 04-02]吉林前郭縣"干部進村強行送錢農民被迫出讓土地"調查
- [ 12-01]中國使用中美法衛星確保二次土地調查數據真實
- [ 09-21]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國家級重點抽查核實工作啟動
- [ 07-03]南平市農村土地調查成果通過省級專家組的驗收
- [ 02-14]《土地調查條例》公布施行
- [ 07-03]國土部:政府要對土地調查數據真實性負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