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展望2014:中國民生五大期盼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歲末年終,對于來年生活的計劃和期盼成為許多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馬上有房”、“馬上有錢”、“馬上有對象”……近期在微博上發起的新年“馬上有”的許愿討論,已有超過2億條留言參與。 在這些許愿中,民眾對于2014年生活改善的熱盼躍然紙上。“希望房價能降點、工資能漲點、能吃上放心的食物、呼吸到潔凈的空氣……”28歲白領張未的新年愿望反映了許多中國民眾的心聲。 一盼:居有其所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就職于一家知名外企的張未說,買房結婚是她明年最為盼望的大事。但北京飆漲的房價讓這一愿望實現的門檻越來越高,“婚禮已經拖了一年多了,長輩的催促、資金的壓力都讓我十分為難。” 隨著“蝸居”、“蟻族”、“膠囊公寓”等詞語走紅網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受到房價上漲帶來的壓力,“馬上有房”也成為近期微博討論中最頻繁出現的愿望之一。 中國官方今年的多個高層會議也屢次提及努力解決好住房問題,同時將明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新開工目標設置為600萬套以上。 官方提出建立“保障性住房由政府提供、商品房等多層次需求交還市場”的雙軌制住房供應體系和差別化的調控政策之下,逐步疏導房地產領域扭曲的供求關系。 二盼:老有所養 “工作大半輩子后,能安享晚年”,是許多臨近退休年齡的上班族的期盼。不過,伴隨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人口紅利的消退,社會養老供需矛盾日益加劇。 有研究稱,如果繼續執行現行養老體系,到2023年,全國范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將收不抵支,出現資金缺口;到2050年,職工養老金累積缺口將達到802萬億元人民幣。 養老體系承壓之下,有方案提出使用“以房養老”、延遲退休年齡等多種方式緩解養老供需困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中也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不過,目前各項政策仍然面對諸多爭議,如何確保實施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利益,實現老有所依仍然是輿論關注的焦點。 三盼:收入改善 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連續出現居民收入“跑輸”GDP的情形,這也意味著,民眾并沒有同步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在許多人看來,最直觀的感受是“什么都在漲,只有工資沒漲”。 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分別為6.7%、6.5%和6.8%,均滯后于同期GDP增速,相比較2012年9.6%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明顯下滑。 針對民眾收入改善的期待,中共十八大提出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標。在改善收入分配方面,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稅收調節力度,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 四盼:潔凈空氣 “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干,再創灰黃”……盡管人們通過網絡調侃自嘲,但污染物如同潛伏在空氣中的“殺手”,無處不在。 今年以來,中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來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13地均創下歷史紀錄。隨著全國拉響霧霾警報的城市數量不斷增加,治理迫在眉睫。 針對此,中國國務院在今年制定了關于防治大氣污染的“大氣國十條”,同時,對許多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進行清理、關停等。一些地區還開出了“霧霾罰單”,以罰促改。 五盼:食品安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光顧北京街頭一家包子鋪,排隊買包子的舉動被網友稱贊親民。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吃飯過程中不忘叮囑“食品安全最為重要”。 在今年曝出“牛奶含避孕藥”、“毒奶粉”、“冰塊細菌超標”等各種食品安全問題之后,許多民眾對食品質量更為關注。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的問題頻發,民眾擔憂不斷加深。 “加工程度越多越不放心,但自己平時做飯時間有限”,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李英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十分希望能在明年吃上放心飯、喝上放心水。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是中共十八大做出的承諾。在面對這些最為基本的生存需求之時,民眾迫切希望承諾兌現“不打折扣”。(完) |
相關閱讀:
- [ 12-30]習近平李克強寒冬問民生
- [ 12-29]李克強:以改革開放促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民生改善
- [ 12-29]李克強:以改革開放促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民生改善
- [ 12-29]習近平元旦前夕考察民生工作 向全國人民祝賀新年
- [ 12-28]習近平元旦前夕考察民生工作 向全國人民祝賀新年
- [ 12-28]習近平元旦前夕考察民生工作 向全國人民祝賀新年
- [ 12-28]習近平元旦前夕考察民生工作 向全國人民祝賀新年
- [ 12-27]貴州省將組建貴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負責民生發展項目建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