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述評"美式民主":多黨制并不是民主的精髓
2013-12-30 20:18? ?來源:新華國際 責任編輯:劉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皮特·鮑泰利 阿蘭·皮薩 《參考消息》26日刊登題為《美國學者:“多黨制并不是民主的精髓”》一文,全文如下: 這是一次晚宴上的采訪。皮特·鮑泰利和他的太太格瑞絲邀請了他們的一對朋友夫婦共同參加。鮑泰利曾任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自1999年以來,鮑泰利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擔任高級兼職教授。他的太太格瑞絲是位鋼琴家。他們的朋友阿蘭·皮薩是鮑泰利在世界銀行的同事,目前也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授課,他的太太詹尼絲是位律師。記者在這里一并記錄了阿蘭夫婦的發言。 由于鮑泰利是一位在華盛頓頗有影響的中國問題專家,而他的朋友阿蘭曾在中國生活30年,負責世界銀行支持中國所有主要的農村反貧困項目,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所以很多時候話題會在不知不覺中轉到討論中國問題上。正是基于對中國的了解,他們從一個特別的視角評述了諸如美國政黨體制以及美國民主選舉之利弊。 鮑泰利針對美國當前兩黨相互爭斗評論道:“在某個歷史時期,可能一黨制更有效率。” 美國經常由于兩黨之爭導致國會決策效率低下。圖為今年3月6日,美國參院的一名共和黨議員發表近13個小時的冗長發言,以阻止奧巴馬提名布倫南為中情局局長的議案。(資料圖片) 美國民主沒有良好地運行 記者:在之前與您溝通的郵件中,您有一句簡短的評論引起了我的興趣,您說到“在某個歷史時期,可能一黨制更有效率”,這可不是一般美國人的見解。美國兩黨制發生了什么情況,讓您這么認為? 鮑泰利:在美國,有許多人對于政治體系的不作為表示了焦慮和憤怒。在過去五六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國會的情況非常不妙,無法就爭議問題達成一致,例如教育、移民、財政改革、政府借款、醫療改革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大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這時候,像我這樣對中國政治體系稍稍有些了解的人,難免會想,或許一黨制沒有那么糟糕,還是能發揮不小的作用的。我并不是覺得中國的政治體系是最好的,它也需要改革,但美國自身也有不少的問題,民主沒有良好地運行。 美國現在有兩個主要的政黨,盡管憲法沒有規定不能有其他的大黨,但是現實就是如此,而且兩個大黨也在維護這種所謂的“兩黨制”。但是兩黨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緊張。似乎兩黨的目的只是擊敗對手,而不是領導整個國家。 而讓整個事態復雜化的,就是奧巴馬作為一名黑人當選了美國總統。我和格瑞絲對此非常驕傲,因為美國終于可以擺脫種族偏見,選出了屬于自己的黑人總統。但是許多來自美國南方的人,仍然對此感到非常不滿,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共和黨占優。所以很難說,這種不滿是出于種族歧視還是政黨偏見。我個人認為,種族偏見仍然在這種不滿中占了一定的比例。針對奧巴馬總統的反對聲非常強烈,尤其是在南方。在華盛頓可不是這樣,華盛頓是民主黨占優的地區。 美國在政治上分化很嚴重,我們有東西海岸,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和東海岸的那些地區基本上是屬于民主黨的。而廣大的中部和南部地區,是屬于共和黨的。現在我們選出了一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黑人總統,這就使事態更為復雜了。這并非奧巴馬本人的過錯,而是因為他是一名黑人。 阿蘭:我認為這只是部分的原因。當然,我同意皮特說的,當你看到美國政治處于如此不作為的狀態時,難免會想到,至少一黨制可以做出決策。而做決策是很重要的。這種不作為會讓你懷疑,在我們這種兩黨制的體制下,國會無法做出任何決策的國家,民主是否真的能夠運作?在決定各項事務的優先次序以及做出決策等方面,近年來中國顯示了強大的實力。 鮑泰利:中國至少有長遠的目光,真正地在實施自己的規劃,這是只屬于中國的特點,就是印度也做不到,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真正做到。這要部分歸功于中國的傳統文化,部分則歸功于政治體系。 阿蘭:印度算是民主國家,但它的政治體系也沒法正常工作。我一直覺得這些大型的民主國家都存在問題。 |
相關閱讀:
- [ 12-30]泰暴力事件再起多人受傷 素貼稱元旦后占領曼谷
- [ 12-26]外交部發言人引用毛澤東《論持久戰》回應安倍"拜鬼"
- [ 12-26]懲治預防腐敗重在強化“三不機制”
- [ 12-26]歷數中央農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 [ 12-24]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 [ 12-23]韓警方介入鐵路罷工遭抗議 工會威脅進行總罷工
- [ 12-23]日本天皇迎來80歲壽辰 稱戰爭讓自己印象深刻
- [ 12-23]協商民主,培育政治文化的課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