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國 腦科學研究有新成果,合成生物學受重視,干細胞、基因研究成果為病患帶來曙光,體外受精技術領跑世界。 劉海英(本報駐英國記者)2013年初,歐盟宣布將人腦工程列入“未來和新興技術旗艦項目”,意味著腦科學將成為未來研究熱點。科學家在人腦研究方面取得多項成果: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研究確認了調控記憶開關的關鍵分子;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研究發現腦部微電擊可提高大腦運算能力;英、德和奧等國研究人員用人類多能干細胞在試管中培育出模擬人腦組織。這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學家了解人腦之謎,開發出治療大腦疾病的新方法。 合成生物學方面,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出可將微生物工廠生物組件的制作時間從原來的2天縮短為6個小時的新方法;布里斯托大學科學家開發出合成生物學“納米籠”技術,在化學、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擁有廣泛應用前景。 干細胞研究方面,愛丁堡大學科學家成績突出。年初,他們發現麻風病細菌可將成熟細胞轉化為干細胞;隨后,他們革新了干細胞培養技術,用水溶性凝膠作為支撐干細胞生長的微型支架;5月,他們發現Oct4蛋白可助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 其他研究機構也不斷有新成果:赫瑞瓦特大學科學家首次將人類胚胎干細胞用于三維打印;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人員宣布,首個干細胞治療中風試驗初見成效,部分患者病情有所緩解;倫敦大學科學家使用實驗鼠胚胎干細胞,首次培育出眼部感光細胞。 基因研究方面,首次在人類活體細胞中發現四螺旋DNA結構,這種結構可為未來的個性化治療提供靶標;新發現了24種與近視相關基因;通過CCND1基因缺陷的研究證明基因缺陷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發現可抑制HIV擴散的新基因MX2;證明南亞人色素沉著多樣性相關基因——SLC24A5基因變異模式會受到社會選擇差異影響。 英國在試管嬰兒領域的研究依然領先世界。4月,“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病逝。英國民眾支持“一父兩母”三人遺傳物質的人工授精技術,英國政府也在6月稱支持這一技術。7月,首次將全基因組篩查技術應用于篩查由體外受精獲得的胚胎是否存在染色體異常,英國首例接受全基因組篩查的試管嬰兒也隨之誕生。 法 國 加強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揭示生物基本結構與活動機制,注重成果在醫藥、化工等領域的應用轉化。 李宏策(本報駐法國記者)法國一支科研團隊揭示了趨磁細菌體內MamP蛋白主導合成磁小體的機制及其結構特征,使人們對“生物礦化”有了進一步理解,有望將這一機制用于醫學和污水處理等方面。 法國科研人員通過對長囊水云的研究,發現了利用酶合成鼠尾藻多酚的新機制及其關鍵步驟,大大簡化了商業制備鼠尾藻多酚的生產過程。鼠尾藻多酚是海洋褐藻所特有的一種酚類化合物,可用于生產各類化妝品,并能夠預防和治療癌癥、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及消除炎癥。 巴斯德研究院發現,一種被稱作嗜中性粒細胞的免疫細胞在癌癥免疫治療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非此前認為的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助于促進癌癥免疫療法的優化與發展;他們還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探明了乙醇,即飲料中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受體的影響,有助于開發拮抗劑化合物來緩解酒精對大腦的影響。 圖盧茲普爾潘病理生理研究中心發現,人類母胎中的某些免疫細胞可以阻止病毒感染胎兒,為治療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癥等遺傳疾病開辟了新的治療途徑。 |
相關閱讀:
- [ 12-31]我國擬在高校教師評價中削弱科研指標權重
- [ 12-30]“立委”批“國科會”研發成果慘不忍睹 浪費公帑
- [ 12-29]吳宗憲掏空科技公司六百萬 獲刑22個月
- [ 12-26]浙大副校長落馬為何令人唏噓?
- [ 12-26]浙江大學副校長落馬 評論稱拷問“學而優則仕”
- [ 12-25]美國硅谷科技協會專家團“才聚佛山”尋項目對接
- [ 12-25]2013年度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 [ 12-25]2014國家科技獎申報沖刺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角逐科技獎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