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國 深化疾病病理研究,傳染病、癌癥和老年癡呆癥治療方面獲多項進展,個性化醫療研究得到推進。 李山(本報駐德國記者)傳染病方面,德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發現了一種蛋白酶有助于MERS冠狀病毒的感染。亥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在8種代表Ⅱ型CRISPR-Cas的菌株中研究了雙鏈RNA:Cas9的多樣性和互換性。 癌癥研究方面,蒂賓根大學發現,聯合使用γ-干擾素和腫瘤壞死因子可以完全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海德堡大學等發現一種具有抗癌性能的細胞核內蛋白質Nup98,可使細胞內的P53不過早出現分解。保羅-艾爾利希研究所發現經過基因改造的麻疹病毒可有效控制多種實驗動物體內的腫瘤。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科學研究所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也直接作用于產生該因子的腫瘤細胞。 老年癡呆癥研究方面,慕尼黑大學等發現有效物質Anle138b能有效抑制損害腦細胞的蛋白質集聚,明顯減緩帕金森病癥狀的發展。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醫學所等通過“基因手術”成功對實驗室培養的帕金森患者病變細胞基因缺陷進行了糾正。馬克斯普朗克老年生物學研究所發現衰老還受到從母體獲得的遺傳信息線粒體DNA的直接影響。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等研究發現,與年齡有關的記憶能力下降可通過天然物質亞精胺來阻止。 新療法方面,萊比錫大學提取毛囊外毛鞘干細胞培養黑素細胞,開發出治療白癜風的自體細胞療法。蒂賓根大學在實驗室培養的椎間盤細胞中嵌入智能生物材料,再注射到患者椎間盤中,開發出椎間盤疾病治療新策略;他們還發明了一種微型芯片,植入眼球后方可幫助一種失明患者恢復部分視力。柏林自由大學等通過應用糖蛋白生成的鼠疫抗體,研發一種簡單、便宜又可靠的檢測鼠疫病菌的方法。 此外,亥姆霍茲糖尿病和肥胖研究所等發現分子受體GPR83不僅參與體重調控,而且在能量代謝調控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夏洛特柏林大學醫學院揭示了一個關鍵的蛋白質結構,闡明了與受體的互動由一種抑制蛋白來激活的分子機制。萊布尼茲波羅的海研究所在波羅的海中心深處發現了至今未知、代號SUP05的細菌對缺氧環境下形成的高毒性硫化物具有專一分解能力。 德國參與的國際合作團隊也有突出貢獻,一個團隊發現了9個基因區域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的聯系;另一個團隊則發布了一張人類功能性遺傳變異的綜合圖譜,提供了有史以來RNA水平上最大的人類基因組與基因活性數據集。 俄羅斯 納米疫苗研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張浩(本報駐俄羅斯記者)2013年,俄羅斯納米疫苗研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根據俄聯邦生物醫學署發布的信息,俄羅斯科學家研制的三種最新納米疫苗已進入臨床前試驗階段,這三種疫苗分別為抗結核桿菌、艾滋病和癌細胞(針對個別幾種癌細胞有效)疫苗。目前,世界上的所有實際應用的疫苗大都采用病毒活體或者“病毒體滅活”方式,而俄研制的這三種疫苗是利用病原體的RNA,通過醫學與納米技術的結合,制備出納米疫苗。其中的抗艾滋病疫苗已經處于第二期臨床前試驗階段,且顯示出了很高的有效性。 2013年,來自俄羅斯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美國哈佛醫學院、瑞士洛桑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對細菌的進攻機制進行了研究,揭示了在同一環境下,不同細菌會為了各自的生存而互相攻擊。這一發現將有可能幫助人類找到破壞細菌進攻系統的簡易方法,從而有助于研制用于治療細菌性腦膜炎、肺炎、布氏桿菌病、鼠疫等嚴重傳染性的新一代藥物。 |
相關閱讀:
- [ 12-31]我國擬在高校教師評價中削弱科研指標權重
- [ 12-30]“立委”批“國科會”研發成果慘不忍睹 浪費公帑
- [ 12-29]吳宗憲掏空科技公司六百萬 獲刑22個月
- [ 12-26]浙大副校長落馬為何令人唏噓?
- [ 12-26]浙江大學副校長落馬 評論稱拷問“學而優則仕”
- [ 12-25]美國硅谷科技協會專家團“才聚佛山”尋項目對接
- [ 12-25]2013年度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 [ 12-25]2014國家科技獎申報沖刺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角逐科技獎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