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禁食:文明社會難一“禁”而成 近日,鄭州、武漢等多個城市開通地鐵新線路,再次把地鐵乘車文明拉入公眾視野。地鐵車廂應否禁食,社會各方爭議不斷,但文明社會的構建應將制度設計智慧與公眾民意相結合,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禁了之。 近年來,針對地鐵禁食的爭論持續不斷,甚至還有乘客因此產生肢體沖突。鄭州地鐵1號線在開通前試乘階段,乘客車廂內進食早餐曾引起全城熱議,而2013年3月,武漢地鐵還發生乘客因吃早餐遭阻,將熱干面扣向拍照者的暴力沖突。 贊成地鐵禁食的一方認為地鐵是公共交通設施又是相對密閉空間,地鐵禁食是對大多數乘客的尊重,是社會文明的體現,也是現代文明城市的標志;而反對方則認為現代都市生活時間緊、壓力大,在地鐵上吃早餐可以節省上班族時間,是人性化的自然需求,不應當被扼殺。 一面是公眾道德和社會文明,一面是現實的人性需求,難能兩全之時,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開始被采納,地鐵“禁食令”在多個城市出臺。近日,《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明確規定禁止在列車車廂內進食;武漢地鐵還對違規進食者開出了首張罰單;上海市也出臺新版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新增地鐵全面禁止飲食規定。此外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多地也都有地鐵禁食規定。 地鐵禁食爭議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之間的沖突與碰撞。在倡導城市文明,構建現代都市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社會的人性化管理,部分公民團體甚至個體的合理需求都不應當簡單地以服從大多數利益為由而被忽視甚至否定。 公共政策的制定與下達應當是建立在尊重民意和匯集民智的基礎之上,而公眾也應當學會從多維視角看待社會議題,尊重他人權益和意見。當社會中“人人相善其群”,以公序良俗教化心靈、呵護人性,文明于禮,不再依賴政策一刀切之時,真正的文明社會才能到來。(記者 宋曉東) |
相關閱讀:
- [ 01-02]上海地鐵車廂內禁止乘客飲食、大聲喧嘩
- [ 11-02]羅志祥30天連跑9城市 為維持身材辛苦禁食
- [ 10-04]廣東政協委員吁設節食日 糧食局長公務員帶頭禁食
- [ 09-27]勸禁食遭打,莫讓公共規范變成私人恩怨
- [ 09-25]尋常生活事,不必皆入法
- [ 09-22]地鐵禁食不宜一刀切
- [ 09-22]地鐵“禁食”同時也要解決“進食”難題
- [ 09-21]地鐵進食屢發事端 上海擬規定進食最高罰500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