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章走哪背哪,他儼然一座“博物館” 80多歲的胡國全唱起《志愿軍戰歌》時,振臂高揚的樣子仿佛還是當年戰場上的小伙子。胸前那一排排閃亮的軍功章,昭示著他當年的赫赫軍功。 1948年,17歲的胡國全已經是第四野戰軍第39軍炮兵團的一名戰士。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平津戰役,解放華北;最后成為“百萬雄師過大江”中的一員,作為一支王牌軍的戰士,胡國全很是驕傲。 1950年,胡國全又積極報名,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中的一員,奔赴朝鮮。 在胡國全的胸口,整整齊齊別著三排軍功章。他指著胸口的軍功章說,這都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左邊胸口的軍功章是在戰爭年代得到的,右邊胸口的軍功章是和平年代獲得的。”他指著其中一枚驕傲地說:“這個就是抗美援朝的紀念章,是我在朝鮮的時候發的。” 而后,他還指著一枚“解放東北紀念”的紀念章考問記者,“你猜,這個是怎么來的呢?”“遼沈戰役時,解放東北的章吧。”眼見沒能考住記者,胡國全又指著一枚寫有“中蘇友誼萬歲”的紀念章詢問。記者沒能答出,胡國全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這是蘇聯出兵幫助我們的紀念章,很少見的。” “去朝鮮的時候,我最寶貝的就是這些章,用毛巾包起來,縫在枕頭里或者被子里,走到哪里背到哪里。”胡國全笑著說,這些章他從東北背到了朝鮮,又從朝鮮背了回來。 靠著樹打個盹,他就算睡了一覺 1950年冬,18歲的何水當兵入伍。“剛開始的時候,在澠池當兵,后來去了省里,然后又補訓進入了志愿軍暫編第一團。” 在奔赴朝鮮之前,何水和幾萬名戰士一起接受過正規的教育,要愛護朝鮮的一草一木。回想起當年赴朝作戰的情景,何水至今難忘。 “1951年我們從丹東出發。一件軍大衣、一塊雨布、一支沖鋒槍、100發子彈,還有30斤高粱米,就是我們奔赴朝鮮戰場時的全部家當。”何水回憶道。 1952年,何水隨部隊轉戰,過河時,敵機扔汽油彈將過河的必經之路炸得燃燒起來。眼看火勢越來越大,何水和戰友們硬是從火中穿過過了橋。轉戰途中,休息的時候只能穿著軍大衣靠著樹,或者戰友們靠在一起打個盹,“那就是睡覺了。” 而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是“漫天飛舞”的子彈,在敵軍的瘋狂轟炸下,他和戰友苦于炮彈不夠,只能瞄準了再打。“當時一門炮只有50發炮彈,我們都是計算著打,誰也不敢瞎打。” 記者手記 采訪的最后,這群可愛的老戰士要離開準備第二天的合唱比賽,他們要去參加民間春晚的決賽。據洛陽市老戰士聯誼會聯絡處主任孫鐵慶介紹,2013年早些時候,洛陽市抗美援朝老兵代表曾前往朝鮮參觀了志愿軍陵園,通過網絡、媒體等找到了陵園的烈士名單上的10名河南籍烈士的后人,并決定2014年春天再集體去朝鮮參觀志愿軍陵園。 記者還得知,洛陽市老戰士聯誼會準備建立一個“企業一對一”的老戰士幫扶體系,把老戰士的信息放到網上,讓愿意幫助他們的企業家和愛心人士去幫助這些老戰士。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讓這些可敬可愛的老戰士的晚年生活更加溫暖幸福。 |
相關閱讀:
- [ 07-30]少將羅援:中國抗美援朝完全被迫 是正義之舉
- [ 10-25]各大朝媒刊文紀念中國抗美援朝 稱朝中友誼長存
- [ 09-26]我航母政委16歲加入海軍 父親曾參加抗美援朝
- [ 08-02]綏化一村支書在鎮政府暴打七旬抗美援朝退伍老軍人
- [ 05-25]87歲抗美援朝老兵患癌癥 3千元全部積蓄交黨費
- [ 01-12]誰是抗美援朝的第一位烈士?
- [ 12-20]馮小剛將拍抗美援朝電影 要把微博文章整理出書
- [ 12-18]馮小剛:不操心票房 下部戲拍“抗美援朝”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