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危改資金發放亂象:克扣挪用“雁過拔毛”
2014-01-05 08:59:25?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劉瑋 黃曉夏 |
? 農村危房改造是近年來中央大力推進的一項惠民工程,據統計,2008年至2013年,中央已累計安排962億元補助資金,支持1300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加上地方政府的補助,廣大農村貧困群眾得到極大實惠。不過與此同時,這項涉及大量農戶的工作,在資金核發上也頻現“雁過拔毛”亂象,急需引起重視。 前不久,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湛江鎮旺沙村原支書冼金輝、原村主任周水平、原村文書劉光華3人,因在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中收受好處費35760元,被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據了解,2010年至2012年間,冼金輝等3人在明知道旺沙村3戶農民房屋早已建好的情況下,私下談好“價錢”,通過編造不實材料為3農戶分別“爭取”到1.6萬元的危房改造補助款,隨后向每戶索要6000元共1.8萬元的回扣,將其中8000元送給相關鎮干部,余下1萬元由3人瓜分。另外,帶領鎮建設站工作人員去本村農戶家拍照,冼金輝等三人還要求16戶農戶付給“辛苦費”共17760元。 今年以來,類似案件在廣西大新、資源、灌陽、巴馬、臨桂等地也查處了多起。 上半年,大新縣19名村干部被查出貪污390戶村民危舊房改造款27萬元,有的危房改造農戶通過村委會向政府申請1萬元補助,但到手不過5000元,其余的被村干部截留貪污。巴馬縣女村官黃某在擔任村民委員會委員兼文書期間,為7戶村民申報危房改造資金,非法收受“感謝費”7000元用于自家建房。 事實上,不僅在廣西,河南、貴州、河北、安徽、陜西等地均發生了類似案件,絕大多數涉案人員為鄉鎮干部和村“兩委”干部。雖然就單一案件看往往涉案金額不算大,但它嚴重侵害農民切身利益,破壞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老百姓特別痛恨。 記者采訪了解到,對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雁過拔毛”的手段主要有四種: 一是索取回扣、“辛苦費”。農戶不給“辛苦費”,就不給指標。一位村民向記者反映,前幾年他反復申請危改指標,但每次村干部都說分配完了,2013年他無奈給了村干部3720元“指標費”后,順利拿到指標。 二是直接克扣、截留或挪用。由于農村群眾對危房改造補助政策、補助標準不了解,一些村“兩委”干部趁機提出幫助代辦領取,從而克扣、截留部分資金,只給農戶兌現一部分補助;有的則以“為村里做善事”為名克扣補助金,達到私吞目的,或者不及時兌現發放補助,私自挪作他用。 三是出賣指標。一些村干部將補助指標安排給已經建好房屋的農戶,與其私下配合完成手續,再從農戶領取的補助金中提取費用。 四是虛報冒領。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以自己親屬的名義上報,虛報冒領危房改造補助款。 今年,國家把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的戶均補助標準由7500元提高到8500元,并且提出,到2020年完成240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此類“雁過拔毛”式職務犯罪快速增加更讓人擔憂。 以廣西貴港市為例,該市2011年查辦危房改造補助資金領域職務犯罪案件2件,涉案人數7人,涉案金額7萬多元;2012年查辦此類案件10件,涉案23人,涉案金額53萬多元;今年僅前7個月就查辦此類案件15件、涉案33人,涉案資金82萬元。 貴港市監察局副局長黃雪葵認為,危房改造領域案件多發,主要原因是一些鄉村政務、村務公開不夠規范,該公開的沒有完全公開;部分危房改造對象維權意識淡薄,認為村干部“有功勞”,該得“好處費”。此外,這項工作還存在監管盲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預防腐敗室主任鄧敏說,現在村干部經手管理的民生資金越來越多,監管方式應有所改進,“單靠相關政府部門檢查固然有一定效果,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千家萬戶,加上基層人手也少,拉網式核查的難度很大。” 鄧敏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已建立民生資金網上監管平臺,若這種辦法能夠盡快普及,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就可以納入網上監管。應該補助多少、都到了哪些人頭上,任何人只要登錄網站查詢就一目了然,這樣就能發揮群眾監督的強大力量,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不少問題。(記者張周來 鄒婷玉) |
相關閱讀:
- [ 09-11]福建制訂農村危房改造方案 新房面積小于60平方米
- [ 01-05]委員:農村土地閑置致浪費 可成立交易所盤活土地
- [ 01-04]山西大同供銷社原監事會主任王普生被雙開
- [ 01-03]苗栗大埔案 四名拆遷戶勝訴吁“內政部”勿上訴
- [ 01-03]如果留不住年輕人 鄉村沒有希望
- [ 01-03]教育部通報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240萬人受益
- [ 01-01]教育部:提高重點高校招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比例
- [ 01-01]四川中江村干部墊錢買新農保 惠民工程成強買強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