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解放軍試水“聯合作戰司令部”
2014-01-05 13:4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適應現代戰爭需要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4日報道】題:中國軍方回應“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 中國軍方證實,中國軍隊將“適時”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增強應對突發事態的協調能力和戰斗力。 中國國防部對英文報紙《中國日報》表示,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是信息時代的基本要求,中國軍方已著手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試點工作。 不過,報道沒有說明中國軍方正式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時間。 日本《讀賣新聞》周三表示,中國軍隊這次大改組,將使其以防衛為主、以陸軍為主體構建的軍隊框架,變得更加機動,實現軍種的統一運用。 【《印度時報》網站1月4日報道】據官方媒體報道,中國決定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加強各軍種間的協調。 消息人士說,這個擬議中的司令部將幫助高級指揮官更好地控制邊境事態。這可能有助于防止中國頻繁入侵印度領土。這類入侵事件通常被視為地方指揮官頭腦發熱的結果,并不反映中國領導層的政策。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歐陽維說,“數十年來在西方深受歡迎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建成后將提升軍種間的統一指揮能力和信息分享能力,“有助軍方迅速應對緊急情況”。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4日報道】題:解放軍考慮設立聯合指揮部以適應現代戰爭時代 解放軍正考慮設立一個聯合作戰指揮部以加強各部分間的協調。 國防部說,改革是電子戰和信息戰所需,是全世界的共同趨勢。在對問題進行研究后,將在適當時機深化改革、為建立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聯合作戰指揮系統走出一條改革之路。 中共去年11月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說,不同地區和不同軍種的部隊之間應加強協調。 國防部沒給出改革時間表以及關于未來體系的具體細節。軍事觀察家說,改革是必須的,因為在該國在東海和南海深陷激烈領土爭端的情況下,安全威脅已轉移至海上。 探索新型作戰模式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4日報道】繼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軍事改革之后,中國國防部昨天表示已啟動相關試點項目。學者認為,這將能提升軍隊的綜合協調能力和整體指揮效能。 在中國近年與日本、菲律賓等國為了東海和南海島嶼主權糾紛而多次針鋒相對之際,部分輿論認為中國建設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目的是要增強在這兩個海域的制空權、制海權及攻擊能力。 不過,中國國防部昨天強調,中國軍隊的現代化進程不針對任何國家。 中國軍方這番表態,是在日本媒體于元旦報道解放軍打算改革軍隊結構之后作出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湘穗教授分析指出,中國在聯合作戰體制方面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是因為中國軍隊脫胎于“大陸軍”,以致解放軍機制一直以陸軍為主導,海軍和空軍則屬于配屬地位,隨著中國推進軍事現代化工作,加上作戰模式不斷改變,軍方發現沒有聯合作戰體系是“不行的”。 他指出,中國其實多年來已在進行有關聯合作戰機制的理論探討,現在是進入到實踐階段,從單一作戰體系轉向聯合作戰體系,以統籌指揮能力,提高軍隊效能。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4日報道】目前解放軍不同軍種間仍保持高度獨立,使得集中控制和聯合作戰的努力面臨困難。 北京的軍事評論員岳剛說,關于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改革表明,將把更多權力授予軍區司令部,而最高軍事決策機構中央軍委將集中精力制定綜合性戰略。 關于軍事結構改革的討論已進行多年,但尚未取得重大進展。上海專家倪樂雄說:“這表明,在處理了腐敗等問題后,習近平鞏固了對軍方的權威。”但觀察家說,完成改革需要很長時間。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4日報道】法新社引述臺灣政治大學專家丁樹范的話說,中國軍方就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內部討論已進行了好幾年,此舉可視為中國軍方現代化努力的一部分。 丁樹范說,中國軍方很久以前就意識到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他們正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中國軍事科學院的趙小卓表示,由于包括與日本存在領土爭議的釣魚島等地越來越可能發生海上突發事件,中國軍方一直試圖優化各軍區的配置。 另一名專家李慶功說,比起陸軍,中國將進一步增強海空軍和二炮的高科技能力,而海軍可能是重中之重,包括增加更多航母,令艦隊能力更強。 海軍已成“重中之重”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3日報道】題:2013年中國軍備井噴海軍優先 2013年,中國海上領土主權爭端升溫,習近平上任后要求軍隊能打仗、打勝仗,新型尖端武器頻繁曝光,被內地媒體形容為軍備的“井噴式發展”。其中,過去長年積弱、在2009年更被美國媒體評為“全面弱于日本”的海軍成為優先發展軍種,戰艦、航母、核潛艇等軍備的發展讓外國軍事專家刮目相看,尖端武器研發成為中國在大國軍力角力中的關鍵。 據報道,因周邊形勢及維護海外利益需要,海軍成為中國2013年優先發展軍種。2013年,中國海軍至少有1艘052D型驅逐艦、2艘052C型驅逐艦、6艘054A型護衛艦、18艘056型護衛艦下水或服役,另有數艘驅護艦正在建造中。 專家說,新裝驅護艦填補了051、053型等老式戰艦退役后的空缺。其中,海試中的052D型讓海軍組建中的航母編隊有了強大的“帶刀護衛”,而056型的服役則強化了近海綜合反潛能力。 《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相比中國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兩項優勢。一是大型艦艇數量和性能。二是反潛戰能力,其反潛戰能力僅次于美國。相比之下,中國反潛力量才剛剛開始起步。不過,中國海軍發展的加速度要超過日本。 2013年中國海軍最引人注目的軍力展示莫過于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首組戰斗群赴南海訓練,戰斗群中有兩艘驅逐艦和兩艘護衛艦,分別承擔防空、反潛任務。其中兩艘驅逐艦是內地自行研制生產的最新型導彈驅逐艦之一,而兩艘護衛艦則是目前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具有區域防空能力的反潛型護衛艦。 在潛艇部隊方面,2013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091、092型圓滿完成歷史任務安全退役。如今,新型093型攻擊核潛艇、094型戰略核潛艇挑起了中國海軍的水下“大梁”。 如果說第一代核潛艇改變了中國沒有核潛艇的狀況,093型攻擊核潛艇則提升了核潛艇的技能,其裝備有熱動力魚雷和潛射反艦導彈,打擊威力大增。而094的研制成功,則改變了中國單一的核反擊手段,提高了核反擊有效性,實際上也是中國第一款承擔戰備值班任務的戰略導彈核潛艇。 2013年末,解放軍試射“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據稱由094型核潛艇完成,兩者的結合,讓中國擁有了穩定的二次核反擊能力。美國國防部報告指,這種組合潛射導彈可以形成中國海軍第一個海基核威懾力,今后10年中國可能建設095型制導導彈攻擊型核潛艇,具有攻擊陸地的能力。 海軍能力建設向來被外國視為中國國防戰略的風向標。美國國防部報告稱中國已擁有亞洲最大規模的海軍,中國海軍有79艘主要戰艦、超過55艘潛艇、55艘中大型兩棲船艦、大約85艘小型導彈戰艦。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杰弗里·蒂爾認為,在作戰行動能力方面,日本海軍目前仍處于領先地位,但中國海軍學習曲線穩步上升,假以時日,可以超過日本海軍。 |
相關閱讀:
- [ 01-04]解放軍新裝備齊上陣:核潛艇換代下代戰機出鏡
- [ 01-02]解放軍駐港部隊重申:對于擅闖軍事禁區行為將依法采取堅決果斷措施
- [ 12-30]解放軍四總部:從源頭除“四風”把權力關進籠子
- [ 12-28]“港獨”分子強闖駐港部隊 解放軍被贊表現克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