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一家電子廠涉嫌非法使用童工,因涉事員工不予配合、不出示相應的身份證明,勞動部門至今仍未查實這批員工的真實年齡,但已將這批員工送往原籍。童工問題再次映入公眾眼簾,勞動部門依法遣送其回鄉做進一步調查理所應當,然而對于背后的深層次問題,簡單的遣送回鄉實在難解童工之困。 在此次涉嫌使用童工事件中,涉事用工單位深圳市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稱此批員工為派遣工,入廠時勞務派遣公司提供這批員工年齡已滿16周歲的身份資料,其真實性應由勞務派遣公司負責。而勞動部門則表示,至今未聯系上派遣方——深圳市成祥勞務派遣有限公司。 派遣方不知去向,用工單位在用工緊張期對年齡看起來明顯偏小員工的身份未進一步核查,這表明在利益面前,制度輕輕一繞就成了擺設。 如今,勞動部門依法將這批員工送回原籍做進一步調查。然而,這批涉事人員回鄉后將面對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受教育權能否得到保障? 記者采訪發現,部分涉事人員甚至連小學都沒讀過,在工廠里每天工作11個小時至12個小時,每月工資僅2000元左右。但在他們看來,工作雖然辛苦,2000元的工資已是“高薪”,并且在工廠里比在家時吃的要好得多,“每天都能吃到米飯和肉”。而對于有多個孩子,年收入只有一兩千塊錢的涉事人員家庭而言,一年兩千多元的學習費用難以承受。因此,這些涉事人員正常上學成了奢望,外出打工成為他們賺錢供弟妹讀書的淳樸愿望。 照此看來,遣送回鄉,各方自掃門前雪之后,若無人提供后續配套救濟措施,所謂的“童工”恐怕仍舊無法回歸校園生活,難逃在家務農或再次外出務工的命運。童工問題必然陷入周而復始的困局之中。與重罰涉事企業相比,如何進一步增強對貧困地區兒童教育權的保障力度,恐怕才是根除童工問題的關鍵。(記者趙瑞希) |
相關閱讀:
- [ 01-06]將“童工”遣返回鄉只是救助工作的開始
- [ 01-06]靠什么來解救童工
- [ 01-06]我們如何面對“當童工有肉吃”的孩子
- [ 12-31]惡性使用童工中間人也要懲戒
- [ 08-28]國際勞工組織:全球有2億童工 1億從事危險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