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國際戰略五大新動向 大國博弈更新換代
2014-01-06 15:14? 陳向陽?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2013年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第5個年頭,也是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全面履職的第一年,國際戰略形勢跌宕起伏,中國內政外交推陳出新。回顧2013,展望2014,以下五大新動向令人矚目。 首先,主要大國力量對比呈現新變化,此消彼長顯露新態勢。 冷戰后形成的“一超多強”國際格局經過22年的演變,已被今日之“新一超多強”取代,其中:美國作為“一超”優勢明顯減少,內外交困窘況凸顯。內部民主與共和兩黨圍繞壓縮“醫保改革”、削減財赤、提高債務上限斗狠,導致政府非核心部門“關門”;對外奧巴馬在“財政懸崖”面前被迫“勒馬”,美收縮戰線、突出重點、重心東移、精力內傾,“奧巴馬主義”強調對外干涉須有利可圖、量力而行、借助盟友、有時不惜退居“二線”;“多強”有六且一分為二,中國、歐盟、俄羅斯同處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層,日本、印度、巴西同屬第三層。中國雖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綜合實力“世界第二”,但卻存在諸多局限與牽制,而“世界第二”所帶來的挑戰也不亞于機遇。 “新升老降”大勢不改,但有所趨緩。新興大國集群經濟社會發展遭遇成長煩惱,增長普遍放緩,改革壓力倍增,巴西、土耳其及印度等發生大規模社會風潮;老牌大國集群罔顧嚴重后遺癥,相繼推行“量寬”貨幣政策,革故鼎新應對金融債務危機,處境有所改觀。美經年實施“量寬”,憑頁巖油氣大開發與3D打印等搶占新工業與新能源革命制高點,經濟復蘇企穩,美聯儲決定從2014年1月開始縮減“量寬”。日本企圖假手“量寬”與舉債擺脫通縮,歐元區艱難邁出衰退泥潭。 其次,大國關系重新組合,大國博弈更新換代。 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性挑戰導致各方相互依存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敵友界限趨于模糊,“伙伴關系”大行其道,“集群”、“競合”、領域與地緣博弈全面展開。 新老集群展開競合博弈:西方老牌大國開展新聯合,美日談判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美歐共商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美歐協調應對敘利亞危機與伊核問題;新興大國展開大協調,中俄戰略協作成主軸,“金磚五國”擬設開發銀行。 |
相關閱讀:
- [ 12-27]分析:普京外交“如魚得水” 經濟虛弱埋隱患
- [ 12-12]烏克蘭在俄歐的漩渦中掙扎
- [ 11-14]外媒稱東亞將迎來暴躁老人對抗 主角是中日兩國
- [ 10-15]國際形勢深刻變化 大國關系均衡化將是大勢所趨
- [ 09-16]專家解讀大國關系新特點:共同利益應大于分岐
- [ 08-27]英報稱東亞海洋不平靜 中美俄日就南海問題角力
- [ 08-19]保釣船帶回多塊釣魚島石頭 記者部分影像資料被日扣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