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高齡化成“國難” 民眾擔心民族將消亡
2014-01-06 15:44:0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一些地方小城,城市里冷冷清清,居民多為老人,商店和餐館也鮮有顧客。如今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在日本的小城市和農村。 所謂少子高齡化,是指出生率不斷下降,而老人總數不斷增加的現象。這已發展成日本社會的嚴峻課題,不斷媒體報道經久不息,甚至被日本少子化問題擔當相森雅子稱為“國難”。 動作緩慢的老人逐漸增多 日本農業平均從業人口年齡已超過65歲,一些地方農田因缺乏勞動力而放棄,森林也因無人養護而荒廢。 人口過少,50%以上是65歲以上老人,婚喪嫁娶、傳統民俗等社會活動都難以維持的村落,被冠以“限界村落”(限界地方政府)的稱呼。2000年,只有高知縣長岡郡大豐町屬于“限界地方政府”,隨后,群馬縣南牧村、福島縣金山町也被算進來。2010年,限界地方政府達到11個,到2030年將增加到144個。 國土交通省2008年8月公布調查顯示,全國775個市町村存在人口過少的“過疏地區”,這些市町村的6.23萬個村落中,65歲以上老年人占半數以上的村落達12.7%,難以維持村落功能的為4.7%,10年內有可能消失的423個,總歸會消失的2220個。 實際上,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也存在老齡化問題。2004年7月的《人口動態統計》顯示,東京在全國總和生育率(該國或地區的婦女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低于1,日本全國20~39歲女性中,有約30%生活在東京都和周邊三縣,但生育率很低,顯示“下一代的再生產失敗了”。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駐地附近的兩家區立小學已經關閉,合并到另一家區立中學,建立新的小學到初中的一貫制學校。由華僑創辦的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指出,“幾年前便感到在東京去超市或乘電車,周圍動作緩慢的老人逐漸增多,事實上,日本政府的統計也證明了這一點。” 未婚晚婚導致晚育不育 由于戰爭時期推遲生育,戰后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現嬰兒潮,但進入上世紀50年代后,希望生育的子女開始減少,加之1948年流產合法化,總和生育率開始下降。60年代到70年代前半期,由于經濟高速增長,出現第二個嬰兒潮,但1973年達到頂峰后,總和生育率就再沒有恢復到2.1(國際社會公認平均每對夫婦需有2.1個孩子才能實現人口的自然更替)。 與此同時,1970年,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超過7%,達到聯合國提出的老齡化社會的標準,2011年,這個數字已增至23.3%。 日本1997年就已經進入少子化社會。2005年,總和生育率降至1.26,是1947年以來統計史上最低水平,總人口隨之開始減少。根據厚生勞動者的統計,2010年,日本每3名勞動力供養1名老人,到了2055年,1名成年人將要供養1名老人。 如此來勢兇猛的少子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未婚晚婚導致晚育不育。日中創職協會會長久永英一指出,以前,日本女性不工作,因此不結婚就無法生活,但現在很多女性自己有工作,不必依賴男人也就不著急結婚。 日本內閣府2005年調查顯示,還有56.3%的日本人不愿生孩子是育子和教育花費太高。2005年的《國民生活白皮書》,一個孩子的養育費用在13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5.86元人民幣)左右。義務教育結束以后,高中、大學、研究生院的學費對父母來說負擔很重。 |
相關閱讀:
- [11-20] 陳家強:香港財政面臨人口高齡化挑戰
- [10-16] 《中國老年人健康指南》發布 推動實現“健康老齡化”
- [12-12] 中國老齡化高峰臨近挑戰嚴峻 今年60歲老年人超2億
- [08-30] 中國人口老齡化:健康養老成撬動內需新支點
- [09-04] 國家衛計委:中國人口老齡化主因絕非計劃生育
- [10-10] 哈市空巢老人38.4萬 10年后黑龍江人口或負增長
- [11-04] 延遲退休已“等不起”?專家觀點有共識有分歧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