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月6日)起,新年第一股較強冷空氣將打破近期晴暖格局,東移南下影響全國大部地區(qū),在吹走霧和霾的同時帶來雨雪及大風降溫,北方多地將有望迎今冬初雪。預計它的影響將持續(xù)至9日,公眾需加強防范雨雪天氣給交通帶來的不利影響,外出需注意防寒保暖。 大風降溫勢力強 北京初雪差點兒“勁” 昨天,這股較強冷空氣率先給新疆北部帶來降雪和降溫。其中伊寧和尼勒克基本一天都在下雪,降雪量達大雪量級;新疆北部(主要是阿勒泰和塔城地區(qū))部分地區(qū)的最高氣溫下降幅度達8-15℃,降溫后北疆偏北地區(qū)的氣溫大多在-10℃之下,局地連續(xù)在-20℃以下,非常寒冷。 今天開始,雨雪范圍將大肆鋪展開來,未來三天將是本輪大范圍雨雪最為集中的時段。西北地區(qū)東南部、華北南部一直到江南、華南都會陸續(xù)迎來雨雪天氣,其中降雪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地區(qū),北方部分城市像西安、石家莊將有望迎來今冬初雪,從而將結束最近1個多月來無降水的尷尬局面。而北京又將與初雪失之交臂,僅在東北部地區(qū)有可能會出現(xiàn)零星降雪;而淮河以南則以降雨為主,尤其是長江中下游一帶降雨較強,局地有中雨,預計大范圍的雨雪到9日就會結束。 今冬北京遲遲不見雪,在談及為何這股冷空氣沒有給北京帶來初雪時,中國天氣網氣象專家李小泉遺憾地說:“這主要是由于向北輸送的水汽差點兒勁。” 入冬以來,華北地區(qū)降水偏少,降水量僅為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85.7%,是1952年以來歷史第二低值。李小泉解釋,“降雪需要較為充足的水汽條件和冷空氣,而這次從南方過來向北輸送的水汽力量不夠,無法形成雪,因此只有華北南部及北京的山區(qū)可能會飄點雪,地面也難以見白。” 除雨雪外,此次冷空氣制造的大風降溫也不可小視。預計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qū)降溫幅度較大,大部地區(qū)氣溫將累積下降6~8℃,局地降溫可達10~12℃,而且將先后刮起4~6級偏北風;直到9日,北方氣溫開始止跌反彈,而南方氣溫在冷空氣的余威之下,氣溫還會繼續(xù)下跌;經歷這股較強冷空氣的打壓之后,全國各地的氣溫都將回到常年同期正常甚至略偏低的水平。 “洗天”驅霾緩旱情 雨雪影響利大于弊 李小泉總結道,“此次冷空氣過程持續(xù)時間不算長,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大風降溫明顯;其次,降水范圍大但強度不強。不過總體來說,此次雨雪天氣對各地的影響利大于弊。” 弊是,這場大范圍的雨雪天氣,道路濕滑,將給道路交通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好處是,雨雪天氣利于凈化空氣,消除中東部地區(qū)的霧和霾。由于近期無明顯冷空氣影響,加上雨雪稀少,霧和霾呈增多態(tài)勢,預警不斷。今天,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南、華南等地仍有不同程度的霾或霧,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大霧黃色預警。明天開始,隨著雨雪展開,加上冷空氣的駕到,中東部地區(qū)的霧和霾將自北向南明顯消散。 此外,雨雪天氣還有利于緩和北方地區(qū)的旱情;降低廣東、福建、江西等局地的森林火險等級;雨雪天氣有利于冬小麥越冬等。 需防范對交通及農牧業(yè)的影響 此次冷空氣過程帶來的強降溫對城市和農業(yè)設施影響較大,李小泉提醒有關部門加強對供水、供熱、供電、供氣等設施的維護,同時也要加強設施農業(yè)管理,及時對蔬菜和花卉大棚采取防寒保暖及防雪措施,以防遭受低溫災害。 雨雪天氣會導致道路出現(xiàn)積雪或結冰,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建議公眾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司機要謹慎駕駛,確保交通安全。 在低溫天氣期間,北方地區(qū)迎加強供暖、供熱,以保證居民住宅和辦公場所室內溫度達到規(guī)定指標;對于防寒供暖條件較差的棚戶區(qū)、學校,應增加防寒等應急措施;使用燃煤取暖的居民在保暖的同時,注意預防室內一氧化碳中毒的發(fā)生。 另外,由于流感病毒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繁殖較快,易引發(fā)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專家建議公眾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濕度,有助于疾病的預防。同時應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地區(qū),外出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文:劉珺) |
相關閱讀:
- [ 01-04]今夜起2014年首場大范圍雨雪降溫拉開序幕
- [ 12-22]云南大雪致京城鮮花提價銷售 價格堪比情人節(jié)
- [ 11-25]美國西南部遭受冰冷雨雪
- [ 11-14]冷空氣影響多地將降溫4~6℃ 東北地區(qū)將迎雨雪
- [ 11-04]“羅莎”減弱為熱帶風暴 內蒙古東部、東北將有雨雪
- [ 10-24]中國東北遭雨雪侵襲 吉林黑龍江多地有大到暴雪
- [ 10-19]冷空氣接踵至北方氣溫起伏 西南地區(qū)雨雪頻繁
- [ 04-29]風沙雨雪齊至甘肅 多地天氣紛紛“變臉”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