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時政 > 正文

      習近平外交元年:“中國夢”引領中國外交

      2014-01-10 18:54? 陳向陽 安新文 張遠 潘陽?來源:《環球》雜志  責任編輯:林錦 李艷  
      分享到:

      一年的外交行動留下十分清新而又清晰的軌跡: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完善外交總體布局,全方位推進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多邊外交和各領域外交工作,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取良好國際環境。

      “國際上有人擔心中國強大,你怎么看?”

      “中國的發展壯大不是威脅,積貧積弱的中國才是威脅。”

      2013年3月23日,國立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禮堂內,習近平與俄羅斯學生的交流,令前來一睹中國新任國家領導人風采的上千名師生印象極為深刻。

      有人說,“他的觀點是犀利的,但表達卻是溫和又巧妙的。”有人更敏銳地說,習主席在他的首次出訪中,就明確表達了中國新一屆最高領導層對國際關系的主張,“這個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不復存在”。

      “中國夢”引領中國外交

      實際上,在中共十八大召開之際,國內外對中國外交與國際戰略的未來走向,曾有過這樣那樣的集中猜測:有的認為,中國崛起后一定會以武力挑戰現有“守成大國”美國,乃至威脅亞太甚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也有的認為,中國綜合國力增長后,中國外交應放棄“韜光養晦”理念,放大“有所作為”的空間。

      十八大一閉幕,習近平一語道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大國家目標,不僅點醒了中國民眾,也點醒了全球所有關注中國的人。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更是綜合權衡中國與世界關系變化之后做出的戰略抉擇。于是,中國外交的總體布局圍繞“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取良好國際環境”的目標,發生著與之相匹配的邏輯變化。

      正如習近平所闡述的那樣,“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于內,大局即“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于外,大局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取良好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

      外界早已注意到,2013年,習近平本人四次出訪,行程約10萬公里,從歐亞、非洲,到拉美、北美,再到中亞、東南亞,從金磚國家峰會到G20峰會、上合組織峰會,再到APEC會議,在外交舞臺上,他以“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元素廣征博引、縱橫捭闔”。他說中國人民的夢想、全球人民的夢想,他論世界、評歷史、講未來,他談哲理、講故事、談文學、聊民生,他不忘老朋友、結交新朋友……

      梳理中國外交部網站的信息后可以算出,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后,在雙邊、多邊場合會見、接觸的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多達100余人,國際組織領導人超過10人。

      在“中國夢”的語境之下,中國外交顯示出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更加開放包容,突出外交為國富民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服務,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一是中國越來越成為一個堅持原則和負責任的世界大國,不僅堅持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也注重在多邊舞臺上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贏得更多的國際聲譽。

      毫無疑問,對新風撲面、氣質鮮明的“習外交”元年的盤點,置于“中國夢”背景之下,就可以更加領會今日中國的國際戰略思維之堂奧,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邏輯。

      首站訪俄的“調度”之法

      當地時間3月22日下午,莫斯科天氣寒冷,氣溫約為零下20攝氏度。克里姆林宮前,與普京總統一起等候迎接習近平的,是俄羅斯接待外國元首史上極為少見的“超豪華”陣容:30多名政府高官,其中包括了3名副總理,還有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農業部長等。

      在眾人的注視中,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首次出訪的習近平,步入克里姆林宮。普京迎上前的第一句話是:“很高興你第一次出訪選擇了我們。”

      “選擇俄羅斯作為出訪首站,證明中俄關系是北京的優先方向。”俄羅斯《觀點報》評論道。

      俄羅斯《生意人報》則以“中國-克里姆林宮儀式”為大標題,“普京像接待稀客一樣迎接習近平”為副標題,報道了這次會晤。第一句這樣寫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人的印象是活力充沛。”

      這篇報道詳盡地引用了雙方會晤時的談話。“會談過程中,習主席在回憶了與普京的交往過程后說,我覺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這時,普京高興地笑了。”

      習近平比普京年輕一歲,在外界看來,兩人都屬“務實派”,對發展兩國關系的思路也十分相近。

      在會晤中,習近平表示,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兩國外交全局和對外關系中都占據優先的戰略地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依然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俄要更加緊密地加強全方位戰略合作。

      普京對習近平的這番話完全贊同。

      當天晚上,21時10分,習近平與普京一起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宮大禮堂舉行的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

      細心的人發現,習近平中午系的藍色領帶,換成了紅色領帶,普京系的領帶也是紅色的。

      在開幕式上,習近平說,中俄兩國山水相連,是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希望俄羅斯中國旅游年活動能夠像春天一樣百花齊放、姹紫嫣紅。

      一天后,在位于莫斯科市沃爾納德斯基大道76號的國立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內,習近平又發表了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精彩的演講,中國的電視臺向全球做了直播。

      習近平闡述了中國對當前世界形勢的看法和對國際關系的主張。他指出,這個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舊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不復存在,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

      他說,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

      他特別就中俄關系的定位進行了專門表述,“中俄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組雙邊關系,更是最好的一組大國關系。”

      中國最高領導人“精心謀劃,把俄羅斯作為推動外交開局第一站,同俄羅斯領導人增強政治互信,加深傳統友誼,把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推進到新階段,調動了其他各方發展對華關系的積極性。”國際關系研究者的這一判斷,很快為中美關系的發展所證實。

      “莊園會晤”定義新型大國關系

      6月7~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內,迎來了受邀訪美的習近平主席。“不打領帶的外交”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

      6月7日午后,“陽光之鄉”安納伯格莊園天氣炎熱,陽光火烈。17時30分許,習近平抵達莊園,奧巴馬總統在門口迎接,深藍西裝,白色襯衣,敞開領口,不系領帶,省下一切繁文縟節,習近平和奧巴馬就這樣見面了。

      奧巴馬身體微微前傾,迎面伸出手去,與習近平握手,熱情寒暄。兩位大國元首,邁開大步,走著,笑著,輕松自然。

      奧巴馬將一把加州紅杉木制作的長椅贈送給習近平。紅杉樹是加州名貴樹種。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曾將幾株加州紅杉樹苗作為禮物贈送給中方。此后,加州紅杉樹在中國一些省市成功引種,成為中美友誼的象征。

      會談進行了3個小時,超出原定計劃1個小時。這似乎印證了一位安納伯格莊園常客曾經說過的話——莊園寧靜的環境更容易讓人專注于談話,而忘記了時間。

      6月8日,“陽光之鄉”迎來新的一天。清晨,空氣中還余留著些許涼意。習近平穿著長袖白色襯衣,深藍長褲,奧巴馬穿著藍襯衣,卷著袖子,兩人輕松地走出房間,漫步于綠樹、草坪、池塘和石橋之間,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談論世界風云。

      “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一年多前,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時提出的理念,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現在依然這樣認為。”兩國元首的首次面對面,習近平向美方重申了這一觀點,并強調:“今天,我同奧巴馬總統在這里舉行會晤,主要目的就是為中美關系發展規劃藍圖,開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還是在一年多前,習近平訪美時首次提出,要積極探索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系之路,而且指出“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后啟來者的創舉”。

      一年多后,習近平再次對奧巴馬強調,我們雙方應該從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從人類發展進步著眼,創新思維,積極行動,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一項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開創性工作。

      會談后,中美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時,習近平說,我明確告訴奧巴馬總統,“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他還告訴記者們:“我和奧巴馬總統都認為,面對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需求,中美應該也可以走出一條不同于歷史上大國沖突對抗的新路。”“中美雙方要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牢牢把握中美關系正確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系之路。”

      奧巴馬表示,“當前美中雙方面臨著把兩國關系推向更高水平的獨一無二機遇。我將致力于不錯失這一良機。”

      “我想這次會晤的一個目的就是重新定義美中關系——進一步調整成互相尊重主權、互相了解并能維護對方獨特國家利益,同時找到共同基礎的關系。兩個大國站在一起,這是非常重要的。”美國洛杉磯市市長維拉萊戈薩如此評價兩國元首的“莊園會晤”。

      國內的權威專家認為,“中美元首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對運籌我國外交全局、爭取戰略主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決定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就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達成共識,為中美關系發展指明了戰略方向。”

      所謂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其核心要義究竟是什么?

      6月8日,隨習近平出訪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后的吹風會上做了如下闡釋:

      關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習近平在會晤中用三句話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沖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伙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沖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梳理一年來的中國外交行動,有輿論認為,習近平的外交框架中的大國外交戰略還包括,保持中歐高層交往勢頭,充實中德、中法關系戰略內涵,實現中英關系轉圜;同瑞士、冰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在歐洲發達國家中率先取得突破;推進中歐務實合作,妥善處理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和無線通信產品“雙反”調查等等。

      作為大國外交的標志性活動,這一年中,習近平與美、俄、英、法這四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均實現了會見,有些還多次會晤。

      經略周邊倡導命運共同體

      4月6~8日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成為習近平主席第一次闡述中國新亞洲政策的講壇。

      在主旨演講中,作為東道主的習近平,將亞太各國喻為“命運共同體”,強調各國應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共同發展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符合各國人民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將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親仁善鄰,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亞洲和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事業沒有終點,只有一個接一個的新起點。中國愿同五大洲的朋友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造福亞洲和世界人民!”

      習近平的主旨演講,被外媒視為“為地區關系定了調”。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習近平強調維護和平的重要性,要使我們的地球村成為共謀發展的大舞臺,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

      一些外媒認為,一年來,在與周邊國家交往與合作方面,中國的力度令人驚嘆。

      9月3日至13日,習近平對中亞四國進行國事訪問,出席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第八次峰會,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

      10月2日至8日,習近平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兩國進行國事訪問,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在前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習近平先后宣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發出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推進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被外媒視為開啟了中國與周邊國家互惠共贏的新機遇。

      輿論分析,中國向西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以點帶面,逐步形成與中亞國家的區域大合作;向南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將在現有的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雙方貿易往來。

      10月22日,俄羅斯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蒙古國總理諾羅布·阿勒坦呼亞格在同一天應邀訪華,商討投資與合作方案。

      不少外媒報道說,三個陸上鄰國的領導人同一天抵京,“在中國外交史上實屬罕見”。

      韓聯社稱,中國同時接待俄、印、蒙總理,表明其正在通過對北方和南亞的友好活動持續擴大本國的影響力。中國本身的國際影響力就非同小可,再加上外交大國俄羅斯和印度,三國持續擴大在經濟、軍事、外交領域的共同利益基礎,將構筑新的國際秩序。

      外界注意到,2013年,中國領導人還出席了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訪問中亞、東盟、南亞等地區的國家,周邊國家領導人也密集訪問中國。國內權威學者認為,中國周邊外交的一系列“大手筆”,“穩固了周邊戰略屏障,同時,引導了地區合作的發展方向”。

      強有力的行動維護國家利益

      4月初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的一段話,在數月之內被外媒反復解讀。

      “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而應該相互補臺、好戲連臺”,“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

      美聯社說,“習近平批評了威脅局勢穩定的單邊主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說,就地區而言,海洋安全利益在中國的戰略構想中占據了優先位置,在習近平任期的第一年,中國展現了更加積極自信的對外戰略,采取了強有力的行動維護國家利益。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

      這段話的大意是,天下的災難禍患,表面看來太平無事,其實有無法預料的隱患。如果只是坐視不管,隱患就可能變得無可救藥。

      這段話語出蘇東坡的《晁錯論》,習近平把它掛在嘴邊,其中蘊含的“治患”思想,也體現于他的周邊外交方略之中——堅決維護中國的正當權益與戰后東亞秩序。

      外交部長王毅在“2013:中國與世界”研討會上講話時指出,一年來,我們堅定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有力遏制了個別國家侵犯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非法行徑。同時,我們主張在充分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找妥善解決辦法。

      在釣魚島等事關主權的原則問題上,中國絕不含糊,與日本右翼勢力針鋒相對。中國公務船赴釣魚島海域巡航,臨近年末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有力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有效加強了空防安全。中方舉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5周年紀念活動及北京-東京論壇等民間對話交往活動,則體現了習近平和中國政府對日政策的一貫性。

      海內外的觀察家已經看到,在處理東海、南海等涉及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的問題、掌握涉海維權主動權上,中國領導層與各種消極錯誤言行進行堅決斗爭只是一個方面,習近平的“治患”方略,還體現為同文萊就共同開發海上油氣資源達成重要共識,對在堅持主權屬我的前提下,推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發揮重要示范效應;推動越南在海上共同開發上與中國相向而行;加強對黃巖島、仁愛礁等海域現場管控,妥善應對菲律賓將南海爭議提交國際仲裁……

      2013年10月24~25日,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最高層為做好新形勢下周邊外交工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外界評論說,這樣高層級專門研究部署周邊外交工作的會議,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習近平在會議講話中首次系統闡述了周邊外交戰略的思想。他特別強調,做好周邊外交工作,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要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使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

      講話中,既有“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加強戰略溝通和安全合作”,又有“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由此,媒體也解讀出“習式外交”的特殊魅力——有柔婉,有剛毅。

      崛起中堅守的“世界觀”“義利觀”

      一個細節顯露出南非政府對習近平到訪的重視程度。

      按習慣,兩國元首在大范圍會談前會安排一對一的簡短寒暄。由于南非總統祖馬與習近平談得非常投機,“寒暄”大大超過了預定時間。為不影響下一場活動的進行,南非禮賓官4次提醒總統,但祖馬直到把想要與習近平說的話說完才結束“寒暄”。

      2013年年初的非洲之行,是習近平與普京會晤之后到訪坦桑尼亞、南非與剛果(布),并在德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在會晤中,他提出了要推動建設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參與國際發展議程制定等倡議。

      正是在非洲,習近平首次提出,“13億多中國人民正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還要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習近平還用“真”“實”“親”“誠”四個字概括了歷久彌新的中非關系,強調中國與非洲關系的本質特征是“真誠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發展”。

      他特別明確地提出,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強調中國要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唯利是圖、斤斤計較。

      這些闡述,被視為對一些西方媒體炒作所謂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的言論的強烈批駁。

      5月底至6月初,習近平訪問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與墨西哥等拉美三國。

      法新社如此分析了這三個拉美國家的國情:墨西哥和中國同為G20成員國,但在出口方面互為競爭對手,中國很可能嘗試建立一種“與別的原料供應型國家間不同的國與國關系模式”;2007年才與中國建交的哥斯達黎加是中美洲唯一與中國保持外交關系的國家,自建交起,雙邊貿易額增加30.5%,2012年達62億美元;中國與特多貿易額很小,2011年雙邊貿易額為6.27億美元,2012年只有4.5億美元。法新社認為,中國領導人選擇訪問這三國“是很有趣的事”。

      美國彭博社則發文認為,習近平訪問拉美三國,主要話題是經貿合作,以往這個區域是中國外交的薄弱環節。文章說,這表明“中國決策層的眼光和氣魄今非昔比”,而拉美與加勒比地區國家肯定很高興,今后它們在經濟方面“不必吊在美國一根繩子上”。

      有權威分析認為,習近平先后出訪非洲與拉美,表明了崛起中的中國“不忘本”——加強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提出推動建設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等倡議,與此同時,中國也在主動運籌發展中國家加強戰略協調,一起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多邊舞臺上的“駕駛員”

      自1993年首次在美國舉行會議以來,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已經成為環太平洋21個國家和地區縱論經貿合作的大平臺。

      2013年10月2日至8日,習近平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兩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這是習近平首次亮相APEC會議。在他發表的兩場重要演講中,他強調世界應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呼吁各國加強合作。

      韓聯社說,本屆會議上,“中國風”比以往刮得更加猛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說,中國經濟或許在2013年稍微放緩,但中國依舊是地區增長的引擎,亞洲鄰國明白,它們的繁榮與中國發生的一切密切相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次參加APEC會議,就處在駕駛員的位置上,成為會議的焦點。

      在中國駐南非大使田學軍的筆下,此前在南非德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期間,習近平刮起的務實高效的“中國外交旋風”已經令人印象深刻:

      3月27日,習近平連續工作近16個小時,出席多場多邊、雙邊活動。早上7:30,習主席出席了金磚國家領導人與各成員國工商界人士的早餐會,上午先后參加了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談、合作儀式、簽字儀式以及共同會見記者等活動,在簡單的工作午宴結束后,習主席馬上趕赴另一會場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與非洲領導人的對話會。對話會結束時,夜幕已經降臨,習主席又與巴西總統羅塞夫、印度總理辛格、埃及時任總統穆爾西先后舉行了三場雙邊會見。

      為了能與習近平單獨見一面、聊一聊,羅塞夫特意調整了回國行程,原定半小時的會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習近平一行結束最后一場雙邊會見回到下榻飯店時,已是晚上11點多。

      9月5日至6日,習近平出席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時,提出了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主張,為二十國集團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并倡導建設經濟伙伴關系,呼吁各國采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其中很多觀點和建議,均寫入《二十國集團圣彼得堡峰會領導人宣言》。

      9月13日,習近平出席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提出了中國的中亞政策,以及把上合組織打造成成員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使其成為成員國共謀穩定、共同發展的可靠保障和戰略依托。上合組織峰會發表的《比什凱克宣言》,同樣充分吸收了中方的政策主張。

      輿論認為,這些反映了“中國引領和塑造多邊組織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中國比以往更加注重在多邊舞臺上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包括穩步推進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機制建構,妥善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主動參與各領域國際規則的完善和制定等等。

      自信、睿智與真情

      四次出訪,習近平親和的形象、樸實的語言,被不少海外媒體評價為外交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展現出自信、睿智與真情。

      訪俄時,他生動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蘇聯飛行大隊長庫里申科來華同中國人民并肩作戰的故事,以此說明兩國人民相互支持和幫助。

      在坦桑尼亞,他提到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熱播,以尋常百姓生活的共同點,瞬間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

      在剛果(布),他講到該國捐建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小學以及中國華僑在當地特大暴雨中救助鄰居的義舉,說“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都會把非洲國家當作自己的患難之交。”

      在墨西哥,他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來說明中墨兩國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以莊子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來比喻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要不斷乘風破浪前進。他還說,自己是一個足球迷,中國足球一直很努力,但是目前只有一次闖進過世界杯,而帶領中國隊創造這個成績的,就是曾執教墨西哥國家足球隊的米盧。

      在同奧巴馬舉行“莊園會晤”時,兩國元首閑庭信步,聊起彼此的愛好和生活,坐在長椅上親切交談,被《洛杉磯時報》稱贊為中國用“微笑”發起一波強勁的魅力攻勢。

      法新社報道說,這種“休閑式”的活動,可以讓兩國領導人更加集中和深入地討論問題,交換意見。《華爾街日報》則評論說,美中關系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奧巴馬和習近平兩人之間“碰撞出的火花”。

      剖析習近平的外交風格,媒體常常提到的三個關鍵詞是“自信”“睿智”與“真情”——這種方式,與中國外交的碩果,一同構成了“習近平外交元年”的全新氣象。

      陳向陽 安新文 張遠 潘陽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更多>>新聞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深了灬舒服灬太爽了| 深夜网站在线观看| 日产国产欧美韩国在线|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亚洲制服欧美自拍另类|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人人影院免费大片| av片在线观看| 激情小说在线播放|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欧美大香a蕉免费| 国产真人无遮挡作爱免费视频| 免看**一片成人123| a级午夜毛片免费一区二区|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又黄又爽胸又大免费视频|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色列有妖气acg全彩本子|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中国乱子伦xxxx| 男人让女人桶爽30分钟|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99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很黄很污的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纯黄版| 国产午夜免费秋霞影院|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