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長落馬帶出多名商人、女商人丁書苗成為官員提款機……近日,法制日報社《法人》雜志與中國青年報輿情監測室聯合推出《2013中國企業家犯罪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和政府官員“伴生”犯罪,成為企業家犯罪的一大特點。 現象 經濟犯罪成屢被觸犯的雷區 根據研究報告的數據,過去一年內媒體報道的犯罪企業主共有357人,其中民營企業主占75%。與2011年、2012年相比,民營企業家涉及的犯罪案件處于明顯提升狀態。涉案企業仍是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北京、廣東、浙江和江蘇四地曝光的企業家犯罪占全部案例的4成。經濟發展程度與企業的數量成正比,其中蘊含的法律風險也成正比。 涉案企業家中,最年輕的國有企業家犯罪人年齡為32歲,最年輕的民營企業家犯罪人為27歲。年齡最大的國有企業家為73歲,年齡最大的民營企業家為67歲。在國有企業家犯罪中,受賄、貪污、挪用公款這老三樣犯罪類型,仍是最常觸犯的三大罪名。2012年、2013年統計的民營企業涉嫌罪名中前十位基本上都是經濟犯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非法經營罪、合同詐騙罪、挪用資金罪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罪名,一直是民營企業家們屢屢觸犯的雷區。 數字 犯罪企業家死刑數大幅減少 雖然犯罪數量在不斷增加,但隨著法律修改、社會寬容度的增大,刑罰的烈度也在不斷降低。報告分析,以死刑為例,《刑法修正案(八)》大幅度地減少了企業家犯罪中常涉及的金融憑證詐騙罪、票據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等經濟犯罪的死刑。 從統計數據看,近3年媒體報道的企業家死刑案例也在2012年、2013年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死刑數量大幅減少,更多的是判處死緩或無期徒刑。 另一方面,隨著刑事訴訟法對證據標準的提升和明確,很多民刑交叉案件由于證據標準不能達到確實、充分的程度,或者當事人雙方進行了刑事和解,從而可以進行非罪化、輕刑化的處理,近3年涉案企業家被判5年以下輕刑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從21.43%上升到2013年的40%。 預測 權錢勾結 窩案串案持續高發 報告稱,權錢勾結、窩案串案持續高發是2013年中國企業家犯罪的一大特征。一些企業為了生存與權力捆綁,導致了大量企業家犯罪表現出官商勾結的特征。2013年落馬的省部級高官中,以江蘇省南京市委原副書記、原市長季建業為例,受其牽連的就有江蘇上市公司金螳螂老板、蘇州首富朱興良,吳中集團董事長朱天曉,蘇州房地產女老總高琪等多名商人,地產商與主政者勾連,地產項目改變城市面貌,為季建業帶來政績,地產商則從中漁利。 報告認為,缺乏約束的權力,會形成集體腐敗。中石油窩案和中國移動窩案被稱為中國國企反腐史上最大的兩起腐敗窩案。這兩家企業被視為國內最賺錢的企業,也可稱為國內擁有壟斷資源最強大的企業,但擁有這樣先天優勢的企業,卻也是養成碩鼠最多的企業。 2013年的中石油反腐窩案,牽涉到兩位集團副總、一位股份公司副總、一位總地質師和一位海外分公司總經理,并追溯到已經離任的原集團總經理,反腐力度堪稱史無前例;而中國移動于2009年至2011年間,連續爆發腐敗案,共有七八位高管落馬,2013年又有多位管理人員在廣東分公司落馬。 另外在中儲糧河南糧庫貪腐窩案中,涉及110名官員,在河南的51個直屬糧庫中,就有26個直屬庫主任已經被立案查辦。 報告分析,在未來5年內,隨著中央反腐力度不斷加強,貪腐官員的數量、級別將不斷上升,官商勾結中的利益一方——企業家們也難逃其咎,無論是作為腐敗案件的共犯、對合犯,還是作為經濟犯罪的獲益者,都在面臨更加有效率、有數量的刑事追訴。因此未來5年間,企業家在成長過程中的原罪將不斷被發現,犯罪數量仍將呈上升趨勢,報告預測有更多的企業家“權貴”會在反腐戰役中倒下。(記者 邱偉) |
相關閱讀:
- [ 01-11]五糧液今起拍賣343輛公務車 被贊“為國企帶好頭”
- [ 01-10]“老紀檢”張毅掌舵國資委 國企改革面臨考驗
- [ 01-09]山西嚴查國企腐敗案件 374人受黨紀政紀處分
- [ 01-06]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發布 國企企業家貪腐罪最多
- [ 01-04]貪污受賄五年來穩居國企高管“落馬”首因 最高占八成
- [ 01-02]國資改革:領唱2014投資大戲 投資邏輯逐步清晰
- [ 12-31]央企今年利潤接近于零增長 國資委稱已實屬不易
- [ 12-31]今年逾30名國企高管落馬 虧損、壟斷國企成高發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