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下稱《差旅費辦法》)公布,從今年1月1日起公務人員國內出差在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和市內交通費執行新的標準。僅一個月之前,《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下稱《公務接待規定》)印發,其中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在接待國內公務人員前來本地出席會議、進行考察調研等活動時照章辦事。兩套規定,對國內公務差旅活動兩個主體的行為進行了規范。然而專家指出,兩套規定之間仍有灰色地帶,執行中存在一定困難。 兩套規定之間仍有灰色地帶 先行公布的《公務接待規定》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對接待住宿、用餐、公務用車等做出了規定。其中明確,住宿以標準間為主,省部級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間。用餐上,接待對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自行用餐?!豆珓战哟幎ā诽岢?,接待單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但對陪餐人數以及工作餐的菜品做出要求,明確“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和用野生保護動物制作的菜肴”。公務用車上,接待單位應當安排集中乘車,控制隨行車輛。 隨后公布的《差旅費辦法》則由財政部下發,與《公務接待規定》在若干標準上一致,針對公務人員國內出差所產生的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和市內交通費作出規定。與2006年同樣是財政部下發的規定相比,明確了部級及相當職務人員住普通套間,可乘坐頭等艙;司局級及以下人員住單間或標準間,只能坐經濟艙。 除了這兩套規定,去年11月25日中央出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下稱《厲行節約條例》)規定,國內差旅人員應當嚴格按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住宿、就餐,費用由所在單位承擔,差旅人員住宿、就餐由接待單位協助安排的,必須按標準交納住宿費、餐費。 《公務接待規定》允許安排差旅人員乘車,允許安排一次工作餐。有專家指出,如果國內差旅人員受到了接待,又將相關票據拿回去報銷,會形成同一筆費用報銷兩次。 “向接待單位繳納費用”或難執行 一位官員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在這兩套規定中,住宿費和城市間交通費沒有太多灰色地帶,一般城市間交通費在出差前就由本單位預訂,在目的地的住宿雖由公務接待單位預訂,但差旅人員會向定點飯店繳納住宿費,并拿發票回本單位報銷。 但公務用車和接待用餐就不那么明確了,2006年財政部公布的《差旅費辦法》并沒有對市內交通的接待和報銷作出明確規定。上述官員介紹,一般在當地的交通出行都由接待單位負責安排;至于用餐,“八項規定”后接待單位雖仍會請客吃飯,但一般只有一次簡單的便飯。這兩項費用的支出,差旅人員往往不向接待單位付錢。 那么接待單位為差旅人員提供食宿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按照《厲行節約條例》,差旅人員應向接待單位按標準繳納住宿費用和餐費。《差旅費辦法》也規定,差旅人員由接待單位或其他單位提供交通工具的,應向接待單位或其他單位交納相關費用。 但上述官員表示,在他任職期間沒有由差旅人員向接待單位交錢的先例,這筆錢通過哪種渠道交納,也沒有清楚的機制?!白∷拶M比較簡單,接待單位安排好,我們把錢交給賓館就好,但餐費一般是不會交給接待單位的?!鄙鲜龉賳T說,“你出差,人家請你吃個飯,你要給錢,人家會收么?”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蔣洪表示,要求差旅人員向接待單位交納接待費用,在現實執行中會存在困難。 控制差旅支出需要細則和公開 此前幾年,蔣洪曾多次呼吁取消公務接待?!坝腥藖沓霾睿瑸槭裁匆哟??他們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笔Y洪說,“我一直反對公務接待,公務接待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彼硎?,公務接待給了公務人員大吃大喝的機會,并且各個單位和地方之間會攀比。“你來我這兒,我按照這個標準招待你;我去你那兒,這個標準肯定不能差。這就增加了無謂的開支。”蔣洪說。 蔣洪表示,《公務接待規定》的出臺意味著公務接待行為再次被默認,而兩套規定分別對差旅人員一方和接待差旅人員的一方進行管理,會存在灰色地帶或是制度漏洞。在這套制度之下,需要更加透明和嚴格的制度來控制公務差旅支出。 《公務接待規定》和《差旅費辦法》都對報銷管理有明確規定。前者要求填寫接待清單并提供相應票據,接待清單應當詳列接待對象的單位、姓名、職務和公務活動項目、時間、場所、費用等內容。后者則要求提供出差審批單、機票、車票、住宿費發票等報銷憑證,如果沒有住宿費發票則不得報銷住宿費以及城市間交通費、伙食補助費和市內交通費。蔣洪表示,接待清單作為一個制度剛剛起步,如果接待清單可以對外公布,則有助于實現外部監督。 而前述官員則表示,中央部門公布兩套規定,其中存在的“灰色地帶”,需要各地制定細則以完善制度設計,再由基層單位加以執行。 文/記者 羅丹陽 |
相關閱讀:
- [01-07] 財政部:差旅費超標不報銷 局級可標間經濟艙
- [01-08] 以制度遏止“差旅上的腐敗”
- [01-08] 羊城晚報:既有差旅費何須招待費?
- [01-08] “差旅新規”為各級官員再戴“緊箍咒”
- [01-08] 人民時評:管的不僅是“差旅歪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