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袁隆平捧回一個鼓舞全體農業(yè)科技者、全體湖南人的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領獎臺。 昨日下午3時左右,這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guī)е碾s交水稻研究團隊載譽回湘。面對鮮花、鏡頭和祝福的人群,83歲的袁隆平院士說:“這個獎屬于雜交水稻中心,屬于全體農業(yè)科技人,國家給了我們最大的鼓勵!”當記者問他接下來希望攻克的目標時,袁隆平說:“我希望在2015年前雜交水稻大面積突破畝產1000公斤!這是我90歲前的心愿!” 把榮譽鎖進書櫥 袁隆平說:“我們在榮譽面前急流勇退,在事業(yè)面前要勇往直前。”他獲得的一大堆重量級國際勛章、獎杯,都被一一鎖進書櫥。 “在中國科學家群體,袁隆平無疑是受關注最高的‘明星’之一。”一位常年跑科技線的記者說。一方面因為袁隆平的研究領域服務于每個人的第一要務:吃飯;另一方面則因為他率性不懂掩飾的個性:坦誠親切。在昨日的接站現(xiàn)場,袁隆平開心地把大紅榮譽證書借給記者留影。 31年前,在馬尼拉召開的一個重大國際會議上,時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的斯瓦米納森博士,在會場大屏幕上用英文打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個字,同時說道:“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會場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完成了對這位中國科學家走上世界舞臺的“加冕”。 他有著鮮明的價值觀:“我們在榮譽面前急流勇退,在事業(yè)面前要勇往直前。”他常說的一句話是:“電腦里種不出水稻,榮譽不能當飯吃。” 熱衷工作、“冷落”榮譽,在他的秘書看來已見怪不怪。多年來,秘書不得不把頒給袁隆平的大堆重量級國際勛章、獎杯,譬如:美國Feinstein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研究)榮譽獎”、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亞太種子協(xié)會“杰出研究成就獎”、法國政府“法蘭西共和國最高農業(yè)成就勛章” 等,一一鎖進書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