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干部序列中,“一把手”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權力結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防止其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一直是黨內監督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監督工作最難破解的難題。
自2010年以來,湖南推行廳局級“一把手”集中述廉。這幾年,湖南每年召開一次省紀委全體(擴大)會議,數名廳局級黨政“一把手”,面向全體省紀委委員公開述廉,并接受評價投票。
官員述廉,并不新鮮,但是刀子動到地廳級“一把手”頭上,湖南開了全國先河。3年多來,“一把手”集中述廉積累了哪些經驗,取得了怎樣的效果,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既是迎“考”,更是被“烤”
從述職述廉轉為專題述廉,重點是“廉”,不開“表功會”
“辦公室是前兩任市委書記使用過的,裝修簡單,一排書柜、一張沙發,面積還是比規定的大了點……沒有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沒有插手過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事項,沒有以本人或借他人名義經商、辦企業,家屬及子女也沒有類似情況……”
2013年11月18日上午,湖南賓館會議中心。面對全體省紀委委員、黨風監督員和特邀監察員,湘潭市委書記陳三新做述廉報告。
他坦陳個人廉政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辦公用房有超標現象、工作用車使用過軍用車牌、礙于情面接受過朋友宴請和煙酒招待等。
18日、19日兩天進行集中述廉,除了陳三新,還有郴州市委書記向力力、懷化市市長李暉、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楊金鳶、省物價局局長龔秀松等15名黨政正職。
述廉對象如何確定?“既有地方市州的黨政‘一把手’,也有省直廳局的黨政一把手。”湖南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說,主要以管理人財物的重要單位和部門的黨政正職為述廉評議對象,同時綜合考慮任職時間比較長和社會關注度比較高兩個因素。
按照以往慣例,述廉往往作為領導干部述職的一項附帶內容,很容易被“輕描淡寫”。這幾年都是進行專題述廉,可見湖南省“動了真招”。
專題述廉,顧名思義,述廉者既要述個人廉潔從政、遵守廉潔自律規定情況,還要述自己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方面的情況。
“這一次述廉的內容多達20多項,僅個人自律方面的情況就有公務用車、財產、住房、子女就業、投資經營等13項。” 湖南省紀委分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常委王前良說。
這項工作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據了解,起初有些述廉者還是按原來的模式老生常談。為了更具針對性,省紀委專門列出個人述廉報告里必須回答的20多個事項。
迎著眾人一雙雙“火辣辣”的眼睛,15位“一把手”,把個人執行政治紀律、遵守廉潔從政規定、落實作風建設有關規定、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等情況進行了詳細陳述。
“以前是在自己家里掃掃房子、洗洗臉,現在打掃完了房子還要讓人來參觀。這對我有很大的警示和鞭策。”懷化市市長李暉在接受述廉評議后,感慨地表示,將以此為契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整改,并常常躬身自省,確保做到清正廉明。
“不回避,不搪塞,就連個人家底的方方面面都曬了個遍。”在述廉現場,無論是述廉者,還是參與評議的省紀委委員和參會的省市黨政“一把手”及其班子成員,大家普遍認為,與其說是領導個人的一次“全面體檢”,不如說是一次把權力放在陽光下“烤”。
既要“紅臉”,更要“出汗”
從一方陳述引入雙方互動,面對質詢,不回避敏感問題
“你是否有親戚在郴州承建城建項目,是否有長沙老板過去大攬工程?”在提問環節,現場有人率先向郴州市委書記向力力發問。
向力力答說:“我多次提出,凡是有人提出以我本人或者我親戚名義來郴州辦事的,一律報警。這種說法雖然有些極端,但也說明我的決心。郴州這幾年的建設任務很重,工程是向全國開放的,也會有長沙的建筑公司來參與城建。但我可以鄭重承諾,這些都是按照規定來的。”
像這樣充滿“火藥味”的問答,在這次集中述廉現場頻頻上演。
“怎樣看待湘潭集中出現‘火箭’式干部”,拋給湘潭市委書記陳三新;“你的辦公室面積已達70平方米,嚴重超標,對此怎么看,怎么辦”,拋給省人民防空辦公室主任卜功富;“有人反映,你在工作中存在講排場、超規格迎來送往,公款請吃比較嚴重,請問這種反映是否屬實”,拋給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龍曉華……
現場有記者說,已經走過3年的述廉評議工作讓人耳目一新:每位廳局級一把手的家庭情況、年收入、辦公用房、公務用車配備已不再是新鮮話題。而“閑置土地如何處理?建筑容積率如何控制?”等時下最熱門的官場話題都出現在公開提問中,讓人覺得這就是“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真實寫照。
這種真實寫照來自實踐的逐年摸索。從2012年開始,湖南省廳局級一把手集中述廉引入“民主評議”環節,由省紀委委員、黨風監督員等其他與會人員向述廉對象提問。
省紀委黨風室副主任施光清告訴記者,2011年舉行第一次“廳官述廉”之后,有人反映這多少給人留下“火藥味不濃”的感覺,為了避免走過場、流于形式,專家建議增加質詢和互動環節。
建議從2012年開始被采納。述廉對象開始既要“紅臉”,更要“出汗”。
“紅臉”,指的是寫述廉報告。湖南省紀委要求個人述廉報告一定要親自執筆,一一對照,不得回避敏感問題。報告內容要防止談成績實、談問題虛的傾向,對不符合要求的明確退回重寫,反復修改。2011年,時任婁底市市長的張碩輔,更是遞交了一份手寫稿。
“撰寫和修改述廉報告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自我檢查、自我約束和自我提升的過程。”參加述廉的楊金鳶深有感觸地說。
“出汗”,說的是回答質詢。向力力說,此前并不知道有人會問這些問題,雖然尖銳,但更是一種壓力,“讓我們覺得必須做得更好。不然說了不做,或者做了被公開質疑,都下不了臺。”
提出的問題,其實是幫助領導干部成長。“送一支筆送一條煙,這個是低級的禮物;你給我一條意見,我給你一條意見,這是高級的禮物。”湖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建國這樣評價對“一把手”的公開提問。
黃建國提出,今后還應吸收群眾參與。“這一次我們邀請了特邀監察員、黨風監督員參加,以后還可以有群眾代表參加。群眾代表不僅是開會的時候來,前期工作就要來,這樣在會上才能說出有針對性的話。”
既聽怎么說,更看怎么做
從地市探索到省級推開,述與評結合,不“蜻蜓點水”
每一位對象向大會公開述廉之后,由評議組進行綜合評議,在與現場問答互動之后,再進行表態性發言。“述廉—評議—問答—表態”,每一位“一把手”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
然而,“評議”的功夫其實早在半年前開始布局。據省紀委副書記周農介紹,2013年6月份省紀委組織9個述廉評議組,深入述廉評議對象所在市或單位,通過民主測評、問卷調查、座談走訪、個別談話、走訪了解等多種途徑了解對象廉潔從政有關情況,綜合巡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所掌握的情況,形成大會上的評議報告。
“調查時力求面上的廣和方向上的深,寫評議報告時一定要追求‘實’,要求不能‘蜻蜓點水’,還要提出每一位對象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以及整改建議。”參加過評議小組的省紀委宣教室副主任劉志軍說。
評議,遠不止于此。述廉對象表態性發言之后,由省紀委委員對其投票。投票結果分為“好”、“較好”、“一般”、“差”4個等次。
根據湖南省委2010年專門印發的文件《湖南省市州和省直廳局級單位黨政正職述廉評議工作暫行辦法》,對述廉評議對象得“差”票在1/3(含)以上的,由省紀委向省委提出免職、責令辭職或降職的處理;對得“差”票未達1/3,但在20%(含)以上的,由省紀委向省委提出調離崗位的處理建議;對得“差”票未達20%,但在10%(含)以上的,由省紀委進行誡勉談話。
王前良說,作為一項重要的黨內監督措施,述廉評議結果不僅要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報告,還要記入本人廉政檔案,作為其任用、獎懲的重要依據。
“既聽怎么說,更看怎么做。”施光清介紹,集中述廉結束之后,述廉者要就評議中提出的問題一一整改,并向省紀委提交整改報告。整改情況報省紀委常委會審定,整改不到位的,責令重改。
“干部在思想上有所警醒,在內心上有所震撼,在認識上有所升華。”自2011年推行地廳級“一把手”述廉評議以來,輿論紛紛評價這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一種創新,是加強“一把手”監督的有益嘗試。
其實,從2007年開始湖南省委和省紀委就在長沙、邵陽等地進行“一把手”監督工作試點。此后,湖南各地對專題述廉評議工作探索逐步鋪開,目前湖南全省各市州及縣市區都已全面開展專題述廉評議工作。
“對評議中得‘差’票超過10%以上的,反映問題集中、突出的,要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涉嫌違紀的,按案件檢查工作程序辦理。”黃建國表示,不能評議時轟轟烈烈,評議后就悄無聲息,要加強評議結果運用,提升述評水平,要“述”出責任、“評”出清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