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媒對安倍訪非反應平淡 分析稱日在非洲影響有限
2014-01-14 09:54? 張曉春?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正在進行非洲之行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隨行的記者稱,日本要在非洲培養一批“日本迷”,讓日本成為非洲人的朋友。此言從一個側面道出日本與非洲關系不盡人意的現狀。 安倍高調的非洲之行已接近尾聲。連日來,非洲媒體對上述訪問的報道可謂一般,由此日本與非洲關系可見一斑。時隔8年,日本首相在非洲再度亮相實屬不易,日本媒體高調深度報道,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非洲媒體卻反應平淡。坦桑尼亞僅有兩家英文報紙在不起眼的位置各發了一條約200字的短信息,吝嗇得不肯配發一張照片。有分析稱,這不能抱怨非洲當地媒體不夠敬業,日本在非洲的影響力實在不可高估,安倍非洲之行難以引起當地讀者的關注。 日本雖然是非洲的重要援助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卻遠低于英國、法國,難以與印度比肩,在坦桑尼亞與韓國不分上下。英國、法國作為非洲前宗主國與非洲具有歷史淵源;印度裔居民在非洲有近百萬之多;而韓國善于自我推銷。日本則不具備上述優勢。日本開始與非洲的交往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日本雖向非洲提供了不少援助,但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對非洲一直少有關注。諸多因素有礙日本在非洲影響力的提升。 日本在非洲最直觀的影響力莫過于日本制造的汽車。在不少非洲國家,最常見的交通工具為日本品牌,不過多為從日本進口的二手車。以坦桑尼亞為例,日本汽車約占總量的90%,其中超過90%為來自日本的二手車。日本二手車在非洲廣為使用,因為這些國家無機動車排放標準,日本二手車價格又便宜,保養維修方便。但日本向非洲推銷新車遭遇美國福特、德國大眾等西方實力雄厚的汽車制造商越來越嚴酷的競爭。 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等國的公交車輛多為日本淘汰下來的中巴,至少行駛了20多年,有的甚至時間更長。其中有的中巴車身留有使用單位、用途的字樣,如某學校用于接送學生的校車、某餐館用于送貨的車輛。記者曾親眼看到一輛日本殯儀館用于拉尸體的中巴,堂而皇之行駛在達累斯薩拉姆街頭,倘若乘客知道這輛車的真實身份,絕不敢乘坐這輛開往另一個世界的班車。(記者 張曉春) |
相關閱讀:
- [ 01-14]日本首相八年來首訪非洲 被評“后知后覺”
- [ 01-08]日本首相將出訪中東和非洲 謀求加強資源合作
- [ 06-04]日本欲擴大在非洲存在 看重非洲“票倉”價值
- [ 06-04]日援非不惜血本:3.2萬億日元能買到非洲友誼嗎
- [ 06-03]國際觀察:日本轉型投資非洲 或為時已晚
- [ 06-03]世界銀行行長表示支持日本企業投資非洲(圖)
- [ 06-03]日本討好非洲為“入常”拉票 援非金額超過中國
- [ 06-03]日本花3萬億援非追趕中國 欲實現自身經濟復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