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法國 《新聞周刊》引美法論戰(zhàn)
2014-01-14 14:01?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劉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高盧雄雞被諷歐洲病夫 美歐模式再引優(yōu)劣之辯 唱衰法國,《新聞周刊》引美法論戰(zhàn) 【 環(huán)球時報駐法國、美國特派特約外記者 王 芳 趙統(tǒng)兵 丁雨晴】有哪個法國人愿意自己的國家總是被人提到二戰(zhàn)期間被納粹德國占領的淪陷時代呢?美國《新聞周刊》偏偏總是惹法國人不高興。今年初,《新聞周刊》網站連續(xù)刊登《法國的衰落(淪陷)》、《法國從高盧雄雞到掩頭鴕鳥》等文章,把法國描述成“歐洲病夫”、“故步自封且拒絕繁榮”的國家。唱衰法國的言論引發(fā)法國人的不滿,認為作者對法國的了解“太過于皮毛”,真正衰落的是這家美國媒體。美法輿論的這次爭斗到底是會“促使法國人更重視本國實力而不是弱點,并自信地面對一個懷有敵意的世界”,還是會加快法國對自身發(fā)展模式的反思,進行有效的變革和改造? 《新聞周刊》用“一千零一個錯誤”唱衰法國 斷言法國衰落的是西方有名的戰(zhàn)地記者雅尼娜·迪喬瓦尼,她出生在美國,但長期生活在法國。迪喬瓦尼在《新聞周刊》網站撰文描述法國是“歐洲病夫”所引起的強力回擊,恐怕連她本人都始料不及。據(jù)法新社8日報道,面對洶涌而至的批評浪潮,迪喬瓦尼已暫時關閉推特賬號。她在《法國的衰落(淪陷)》一文中列舉了很多法國衰落的現(xiàn)象,如:自從社會黨人奧朗德總統(tǒng)上臺之后,法國的所得稅和社保繳費大幅攀升,最高稅率為75%;法國人才外流,商界領袖、有創(chuàng)意的思想者等精英人士紛紛離開法國;日常生活支出費用驚人,巴黎物價超過倫敦,半公升牛奶的價格近4美元(約3歐元)等等。 很多法國人看了迪喬瓦尼的這篇文章后,都用嘲諷的口氣說:“她還是更合適回到自己熟悉的戰(zhàn)地。”法國媒體批評迪喬瓦尼在《新聞周刊》發(fā)表的文章中有不少數(shù)據(jù)失實,片面引用歐盟委員會2013年的一份經濟形勢報告,把其中提及的“宏觀經濟失衡”這頂帽子扣在法國頭上。《論壇報》7日以“就《新聞周刊》的法國衰落,全法國媒體反擊”為題刊文指責作者“視野狹窄,只拿巴黎六區(qū)的一些特點來批評整個法國模式及其稅收制度”。很多民眾認為迪喬瓦尼對法國的了解過于表面化。所謂的“75稅制”,其實只是當時奧朗德在競選時提出的一個口號而已,目的在于拉攏中下層收入的選民。他上臺后,該政策并沒有完全實行。關于人才外流的說法也很夸張,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移居國外的法國人僅比2011年增加1.1%。至于迪喬瓦尼給出的牛奶價格更不靠譜,超市或商店里最貴的牛奶一公升也不到1.5歐元。法國《世界報》6日措辭嚴厲地回擊說,《新聞周刊》的這篇文章應改為《一千零一個錯誤》和《新聞周刊的衰落》,并希望這家美國媒體聘用更加專業(yè)的記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卡恩的前妻、美國“赫芬頓郵報”網法文版主編安妮·辛克萊爾,在其推特上表示“已受夠對法國的抨擊”。辛克萊爾還撰文稱:“《新聞周刊》有關‘法國淪陷’的文章全都錯了!‘法國淪陷’是美國人在1940年夏天當法國在德國閃擊下徹底崩潰時普遍使用過的標題。迪喬瓦尼意在摧毀法國的文章蠢話連篇,而這已成為《新聞周刊》的特色,是想再次興起抨擊法國的熱潮!”辛克萊爾還質問迪喬瓦尼是在哪一家“幽靈”超市花4美元買到半公升牛奶的。她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2年的數(shù)據(jù)說,法國人均GDP為41223美元,比英國人均GDP高出2062美元。按照“外籍人士的歐洲成本指數(shù)”,倫敦是歐洲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高物價城市,而巴黎排名第12位。 |
相關閱讀:
- [ 12-20]當紅女星變形上位記:趙麗穎領銜假臉姐妹團
- [ 11-13]評張懸演唱會事件 國臺辦:兩岸年輕一代應多接觸交流
- [ 09-18]馬王“高院”論戰(zhàn) 三名女法官立場成關鍵
- [ 08-27]鹵肉飯印在郵票上意外引發(fā)臺灣南北論戰(zhàn)
- [ 02-07]“韓戰(zhàn)”:一場失焦的論戰(zhàn)
- [ 12-04]中國政法大學副院長微博“批”保安引發(fā)論戰(zhàn)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