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公務車改革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要區分國企公車與行政公車,國企對公務車的管理應該有另一套自主權、合理決策、監督機制,與行政公務車不可混同。
在一些人看來,國企公車改革“是個好事”。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公車拍賣既執行了公車改革的政策,又給企業做了宣傳。但國企公車改革能否消滅專車?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執行院長陳憲對此不是很樂觀。
國資研究專家、上海天強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祝波善:
未來國企公車改革應全員到位
公司的車補,公務用車的補助以及私車公用的機制應設計到位。
新京報:作為“自負盈虧”的國企,為什么要進行公車改革?
祝波善:國有企業配備公車與過去的政府配車標準一致。五糧液公車拍賣與改革,是去行政化的表現。
第二,公車永遠是浪費最嚴重的。購置成本、維護費用都很高,尤其是涉及崗位變動的時候,會造成浪費。
第三,與社會環境變化有關,無論是政府還是國企,都強調不能公車私用。
新京報:如何看待車補?
祝波善:在嚴格執行不能公車私用后,國企現在給個人車補,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成本節約。比如,五糧液發的補助800-2500元每個月,這僅僅是一輛公車的維持費用,不包括購車費用,大大節約購置公車成本。而個人通常有私家車,產權清晰,不配公車后,拿著車補維持私家車。
新京報:怎么保障公車改革到位且不反彈?
祝波善:十年前有些單位已在推行公車改革,后來出現反彈。原因在于,過去的公車改革主要針對中層。未來的公車改革要全員到位,覆蓋每一個人,否則難以界定邊界。
同時,公司的車補,公務用車的補助以及私車公用的機制應設計到位。
最根本的問題在于,要真正的去行政化。現在的國企有行政級別,基本是參照政府公務用車標準配車,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展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要去行政化,未來國有企業要嚴格按照最新的規定去落實去行政化。
新京報記者 金彧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國企公車應有另一套監督機制
對于類似五糧液這樣的國有企業來說,對公務車的管理應該有另一套自主權、合理決策、監督機制,與行政公務車不可混同。
新京報:國企公務車是否也應同行政公務車一樣加快改革?
賈康:國企公務車與行政公務車是兩回事,目前國內公務車改革的重點應該放在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上,而不是類似五糧液等企業身上。
新京報:國企公車應該如何管理?
賈康:目前行政公務車改革效果不明顯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改革方案不同,理不順復雜的關系,原因各有不同。
但對于類似五糧液這樣的國有企業來說,對公務車的管理應該有另一套自主權、合理決策、監督機制,與行政公務車不可混同。
新京報記者 劉溪若
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
國企車補應參照當地機關水平
我建議國企公車改革可以和政府部門的同步進行,不要一拖再拖了。
新京報:你怎么看五糧液拍賣公車?
葉青:我覺得這是個好事,既執行了公車改革的政策,又給企業做了宣傳。但是從拍賣情況看,也有不少問題,比如拍賣公車數量達340多輛,其中不乏“豪車”,可見國企公車管理十分混亂,問題比黨政機關還要嚴重得多;此外,有的二手車拍賣價比新車還要貴,我覺得原因一是這些車確實比較新,二是內飾可能比較高級。
新京報:那你怎么看待公車改革中拍賣加補貼的形式?
葉青:此次公車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車補的發放。我沒想到,中央會這么“爽快”地同意以這種方式開始公車改革。具體補貼多少是個問題。去年發布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指出,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所謂“適度”,是說金額不會太多。
新京報:國企怎樣踐行這種“適度”的標準?
葉青:國企也應遵循機關公車改革的思路。在車補方面,應參照國企所在地黨政機關的補貼水平進行發放,不能夠以任何理由調高。
新京報:你對國企公車改革進程是否樂觀?
葉青:我還是比較樂觀的。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開端。我建議國企公車改革可以和政府部門的同步進行,不要一拖再拖了。
新京報記者 沈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