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黨派紛爭致憲法難產 民眾對西方民主失望
2014-01-16 16:15?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志1月15日報道,1月2日,突尼斯國民制憲議會代表重返談判桌前,以期最終確定新憲法內容。但自2011年末起草新憲法以來,黨派間的紛爭一直讓起草過程步履蹣跚。 復興黨和世俗政黨之間的意識形態及文化差異不斷已對突尼斯的政治進程產生持續性影響。隨著制憲工作不斷推進,突尼斯政界出現嚴重兩極分化。同時,針對伊斯蘭教在突尼斯憲法中的地位問題的爭論已讓政要們無心顧及深層的經濟社會問題。 報道稱,目前國民制憲議會面臨的主要反對意見是關于宗教的社會政治地位問題。盡管許多觀察人士認為,新憲法將為保護人權提供保障并將超越阻礙政治進步的黨派之爭,但是憲法結果并不是意識形態分化的唯一晴雨表,制憲議會代表們的態度也可同樣說明問題。 2013年8月,一名反對派代表對《外交政策》記者表示,復興黨始終堅持以犧牲人民的言論自由為代價來保護伊斯蘭教的神圣。另一名反對派代表也表示,她對復興黨公開和解的姿態表示懷疑,堅信該黨會繼續致力于將伊斯蘭教法奉為國家法律框架。 報道還指出,憲法修正案的條款本身也體現出兩黨對于伊斯蘭教在突尼斯的社會地位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修訂案第38條規定,公眾教育基于阿拉伯—穆斯林文化。但該法條在1月初的制憲議會上被通過后遭到突尼斯世俗主義者的抨擊。 報道評論道,復興黨和世俗黨之間關于伊斯蘭教地位的分歧表明突尼斯政治過渡期間黨派之間缺乏強有力的共識,也反映了突尼斯政治局勢的動蕩。另一方面,因為憲法尚未通過,政府無法處理經濟社會問題,民眾表示對西方式民主制度感到失望。 報道最后指出,突尼斯動蕩的政治現實將會繼續影響其政治進程,制憲議會內部的意識形態的分歧表明后革命時期的突尼斯還處于民主的初期。復興黨和其他黨派之間的嚴重分歧將會阻礙民主政治的穩定,在一個具有兩種意識形態的民主體系中,突尼斯仍將無法迎接本國經濟社會方面的核心挑戰。 |
相關閱讀:
- [ 11-04]突尼斯宣布將緊急狀態再延長8個月 已延長多次
- [ 10-31]突尼斯旅游城市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 襲擊者身亡
- [ 10-06]突尼斯各政治派別簽署危機解決路線圖
- [ 09-29]突尼斯總統呼吁埃及釋放穆爾西 埃召回駐突大使
- [ 09-22]突尼斯女性敘利亞“性圣戰”“勞軍”懷孕而歸
- [ 09-06]突尼斯一藝術家向文化部長扔雞蛋 或獲刑7年
- [ 08-31]突尼斯反對外國軍事干預敘利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