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米收購計劃再掀政壇波瀾 英拉被指放任腐敗
2014-01-17 12:08? 孫廣勇 李寧?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自2011年大米收購計劃實施后,泰國大米價格被推高,國際競爭力下降,國內大米庫存堆積如山,導致去年大米出口量大跌35%,泰國也失去了稱霸30年之久的大米第一出口國地位,使泰國財政遭受了巨大損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英拉政府的大米收購政策自2011年開始實施以來,已經累計造成44.6億美元損失,該組織呼吁泰國取消每年花費數十億泰銖的大米收購政策。而泰國官員堅持認為,該政策的初衷是向低收入農民提供援助,因此不應取消。 目前,農業和合作社銀行雖然籌集了500多億泰銖的售糧款,“但是發給誰、不發給誰,都會引起不滿,因此,欠款發放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巴思對本報記者說。 數據顯示,目前泰國大米庫存高達1700萬噸,為50年來最高,存儲費用高達每月3億泰銖。泰國《民意報》分析認為,泰國政府現在面臨巨大壓力。泰國政府此前承諾農民以穩定價格收購他們手中的大米,但是現在,只有銷售庫存大米,拿回收益,才能支付對農民的欠款,這使泰國當前的行政能力深受制約。 泰國國家行政學院政治系教授派汕對本報記者說,英拉政府的“民粹政策”——最低日工資300泰銖、大學生起薪1.5萬泰銖、大米收購政策等,就是用國家財政對投票給政府的低收入群體進行補貼。該政策違背了經濟規律,可能破壞市場秩序,影響和阻礙泰國的經濟增長。而且在存在巨大分歧和社會對立的狀態下,大米收購政策等經濟政策的失誤不僅會引起反對派的批評,也可能會影響政局的發展方向。(駐泰國記者孫廣勇 李寧) |
相關閱讀:
- [ 01-16]外交部發言人呼吁泰國各方避免局勢進一步動蕩
- [ 01-16]曼谷封城出現暴力沖突 分析稱泰國政局選項不多
- [ 01-15]泰國看守總理英拉堅持大選如期舉行
- [ 01-15]泰國總理英拉宣布大選不會推遲 仍在2月2日舉行
- [ 01-15]反對派威脅捉拿泰國內閣成員 英拉堅持不會辭職
- [ 01-14]泰國抗議活動核心人物:待在竹竿加固掩體中指揮
- [ 01-14]“封鎖曼谷”讓泰滑向內戰 經濟損失已超700億泰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