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本地如新網點暫未發現退貨潮 熱點追蹤 《人民日報》連續三日刊發多篇報道曝光跨國直銷公司如新集團在華涉嫌傳銷,引發多方關注。國家工商總局和商務部同時表態,將進行調查核實。此前如新方面則表示正在核查中,與此同時如新股價連續遭遇重挫。 本報訊昨日,《人民日報》發表《如新在美國屢遭處罰》一文。文中指出,如新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違規操作、違法經營的問題。報道稱,如新在美國曾被六州司法機關調查,還多次被處以重罰。此外,報道還披露如新公司擅自使用科研人員姓名,因而被斯坦福大學公開斷絕聯系。 此前,《人民日報》曾在15日發表的《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中稱,如新公司捏造傳播政府工作報告內容,編造所謂“基因重設”技術,利用媒體廣告標榜公司經營模式合法,甚至涉嫌利用群體效應進行精神控制等。報道還指出,如新“宣傳冊說謊夸大產品的科技含量”,如新目前的產品一覽表中包含104種產品,比中國商務部批準的產品多出20種。 16日,《人民日報》繼續發表一篇《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的報道,文中揭露了如新公司直銷網絡架構的內幕。該報道指出,如新利用“宣傳虛假信息,組織聚會‘洗腦、“入行需先買500元產品,發展‘下線’可一直晉升至‘寰宇領袖。 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兩部委16日分別表態,將對如新涉嫌傳銷一案展開調查核實。 受相關消息影響,在美國上市的如新公司股價連續下跌,周三下跌近16%,周四再度重挫,盤中最低跌至67.51美元,曾四次暫停交易,收盤大跌26.41%至84.80美元。而周二如新股價最高達137.7美元。 本報記者昨日走訪如新公司位于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捷泰廣場六樓的產品提貨點,在現場并未發現退貨等情況。
業內觀點: 執牌企業也可能有違規情況 對于如新涉嫌傳銷一案,專家認為關鍵在于區分直銷和傳銷。 根據商務部官方微博“商務微新聞”昨日的解釋,從行為特征上來看,直銷是合法經營行為,以“單層次”為主要特征。傳銷是非法經營行為,以“拉人頭”、“入門費”、“多層次”、“團隊計酬”為主要特征。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直銷與傳銷的本質區別在于銷售過程中有無分層級。姚景源稱,直銷從生產廠家到消費者沒有中間環節,可以降低流通成本。但傳銷往往有變相的組織,一層層往下分布,而每一個環節都以贏利為目的,所以傳銷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 記者昨日撥通如新公司的客服電話咨詢加入直銷的相關事宜。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首先要以零售價購買500元的如新產品,才能成為九折優惠顧客;此外,銷售人員自上而下分為多個等級,級別越高,所能收取的提成比例也越高。 多層次計酬現象仍存在 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屬于傳銷行為。《直銷管理條例》也規定,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不得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作為成為直銷員的條件。 如新公司聲明稱公司一直在中國依法合規經營,并公開定期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不過,有直銷專家公開表示,根據《直銷管理條例》,即使是拿到直銷牌照的企業,在法律方面仍可能存在違規。 該專家稱,上下線、多層次計酬等現象在國內直銷行業十分普遍,而真正的直銷離不開多層次的特點。“不靠這種方式,企業就無法生存;靠這種方式,就違背了法律。”(文/記者周可、涂端玉) |
相關閱讀:
- [ 01-16]直銷企業“如新”涉嫌違法違規被調查
- [ 01-16]工商總局要求調查核實如新在華涉嫌違法違規情況
- [ 01-16]直銷公司如新被指涉嫌傳銷:編豪宅夢引誘入行
- [ 01-15]人民日報揭跨國公司如新謊言:實為傳銷 涉精神控制
- [ 05-22]如新spa機被指“毀容” 經銷商“傍名人”引公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