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月18日電 (記者 朱曉穎)“我的錢是從垃圾里‘撿’來的。”18日上午,在參加完江蘇地方“兩會”的政協會議開幕式后,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專尋僻靜之地,向中新網記者詳細闡釋“自己的錢從哪里來”。這也是長久以來外界對其評價中最大的謎團。 近期赴美國紐約談收購《紐約時報》“失利”,“中國最有影響的人”英文名片在外國曝光,有媒體稱“陳光標‘第一桶金’是靠賣假醫療器械”,最近陳光標“諸事不利”。 這似乎也影響到他:作為致公黨江蘇省委常委,陳光標參加省“兩會”時提前到場,散會時默默把材料裝進布袋離開,對提案只字不提,表情游離。會間,不時有委員跑來問他“《紐約時報》收購得怎么樣了”,他回答“沒成”。 陳光標的錢到底從哪里來?據其解釋,14歲前靠賣糧,25歲前靠賣醫療器械,現在靠廢舊品回收、垃圾填埋處理?!?工地拆除后)上萬噸的垃圾場,我們把里面的碎鋼筋等取出來,做成顆粒,賣給別人鋪路,30塊錢一噸。很多人看不上這個利潤,利潤很低,但是量很大。” 他說,現在正在做的拆除項目是上海寶鋼、南京鋼鐵廠,還有河南的水泥廠,天津的化工廠,重慶的水力發電廠,都在做拆除。“拿不到一手(業務),我們拿二手轉包業務,像南京鋼鐵廠拆除業務就是二手轉包來的?!?/p> 陳光標說,這些業務并非都是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承接,還有一些是他以其他名義在全國各地注冊的十幾家環保公司,同樣做拆遷業務,這些環保公司每年有關拆除一項,利潤加起來穩定在2億元左右。 近兩年,他還賣“好人”涼茶、“好人”暖茶,賣空氣罐,在黑龍江租田種有機大米、五谷雜糧,現在,這些業務都有了變化。 “飲料公司不賺錢,去年4月準備關停,但有人想接手,我就轉讓給他了;賣空氣主要是為了宣傳環保;大米現在不賣了,都是成本價銷售,五谷雜糧一共賣出去30萬噸。”陳光標說,不指著這些項目掙錢的,說白了,這些項目能做就做,不掙錢就不做。 他公布的最新經營動態是投資光伏產業: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并絕對控股。“這個剛剛起步,還不賺錢,主要做家庭屋頂的分布式發電,很有前景,是交給別人打理的?!?/p> 陳光標表示,每年2億元利潤的廢舊回收、環保拆除業務,仍是他公司主要的、相對穩定的經營收入來源,這方面,還要擴大投資。 不知是否是受多重“打擊”的影響,他告訴記者,以后不再參加任何中國慈善評獎活動?!白尳o其他人,今年要‘降溫’,少上‘頭條’?!?/p> 今天在南京人民大會堂參會,他空手而來,提案也沒帶。而以往,他會把自己的提案復印多份,給媒體分發傳閱。“今年給全國‘兩會’準備了13個,省‘兩會’準備了2個,涉及反腐、民生、醫療、教育等,內容保密,都是些得罪人的提案?!?完) |
相關閱讀:
- [ 01-16]“陳光標式”的“瘋狂行為”多多益善
- [ 01-15]陳光標微博否認非法斂財:如果違法 為何政府不查
- [ 01-04]陳光標赴美買《紐約時報》 稱毫不猶豫傾盡家產
- [ 01-02]陳光標談收購紐約時報質疑:將準備第三次磋商
- [ 01-02]《紐約時報》回應陳光標收購傳聞:蘇茲貝格家族無意出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