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兩院報告反思“張氏叔侄案” 建議偵押分離;建議全面整頓“獄偵耳目”;建議出臺審訊全程錄音錄像制度細則報告中還有兩個數字值得關注:35人因污染環境獲刑,1358人因職務犯罪獲刑 昨天上午,在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云龍分別做了工作報告。 引人關注的是,兩院報告中,都提到了“兩張叔侄強奸案”和“蕭山5青年搶劫殺人案”兩起冤錯案件,并用專門的章節,反思了如何糾正和防止冤假錯案。 兩院報告的另兩個焦點是污染環境入刑和反腐。數據顯示,去年共有35人因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被判刑;反腐方面,1358人因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被判刑。 關鍵詞: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 要貫徹保障人權、疑罪從無的原則 去年,“兩張叔侄強奸案”和“蕭山5青年搶劫殺人案”引起全國關注。 發現兩案的冤錯后,兩院及時啟動復查、再審程序,最終將蒙冤者改判無罪并作出國家賠償。同時,對冤錯案件的病灶病根進行了深刻反思。 為吸取教訓,省檢察院制定了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的十八條意見,并對檢察環節的有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省高院方面, 也剖析了發生冤錯案件的7個特點、5條教訓。 這5條教訓分別是: 辦案輕程序,程序正義理念沒有受到足夠重視,辦案程序存在明顯瑕疵; 辦案重實體,理念上有罪推定、疑罪從輕,公平正義難以實現; 辦案人員對鑒定意見的分析判斷出現偏差; 對檢察、偵查機關配合多,制約少,應該排除的非法證據不敢不便排除; 綜合判斷證據的能力尚存不足。 針對冤錯案件的特點和教訓,省高院提出了6項對策、11條建議。其中包括: 建議偵押分離; 建議公安部盡快出臺偵查機關對被告人審訊全程錄音錄像制度的實施細則; 建議公安機關全面整頓“獄偵耳目”,使之合法、適度; 建議最高法院牽頭,與公安部、最高檢察院聯合制定一個關于死刑案件證據補查的規定等。 齊奇在報告中說,法院與公安、檢察機關要貫徹保障人權、疑罪從無的原則,“共同堅守糾正預防冤錯案件的法律底線。” 關鍵詞:污染環境入罪 去年525人因破壞環境資源被起訴 去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了“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作出了新的規定,污染環境罪等罪名的入罪要件認定標準都有所降低,體現了從嚴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立法精神。 昨天的兩院報告中,介紹了去年浙江省的污染環境入罪情況。 去年,全省法院支持環保部門處罰違法排污等行為,裁定準予強制執行2287件。落實污染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省高院明確環保聯合會可以作為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 根據兩院報告,全年共批捕非法排放污水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259人,起訴525人。 依法制裁污染環境的侵權違法行為,35人被依法判刑。 |
相關閱讀:
- [ 05-06]沈德詠:叔侄強奸案等錯案法院防錯殺有功錯判有過
- [ 03-31]警方曾稱叔侄強奸案無懈可擊 受害人:不愿責任人坐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