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為中國GDP增長“測速” 把脈7.7%引發激辯
2014-01-21 07:03? 青木 陶短房 李珍 王剛 魏萊 劉洋 陳一 汪析 柳玉鵬?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黃曉夏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那些中國熊派(悲觀預測中國經濟的人)看來又得退回洞里貓一年了。”昨天,澳大利亞《商業旁觀者》試圖用這比方,說明中國官方GDP數據公布后一些人的心情。稍早前,2013年中國經濟的年度答卷已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布廳傳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西方媒體解讀稱,中國取得過去14年最低的經濟增長率,比去年的7.8%還低0.1%。看到這樣的結果,你對中國經濟更安心還是更擔心?在此問題上的激烈爭辯將經濟學家劃分為樂觀與悲觀兩大陣營,而國際輿論昨天的反應顯示,看好中國經濟穩中有升的人似乎更多,《紐約時報》甚至稱“中美經濟鴻溝被迅速拉近”。當然,很少有人會忽略“地方債務”等威脅中國經濟健康的頑疾。只是樂觀的人相信,操控性強的中國擁有治愈它們的能力。 GDP增幅創14年來最低 昨天,韓國KOSPI綜合股指先跌后升,最終以漲幅0.48%報收于1953.78。韓國YTN電視臺稱,開盤下跌緣于美國經濟利空消息,扭跌為漲則是受中國經濟指標向好影響——中國公布的2013年經濟增長率高于官方預期。 事實上,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昨天上午走入統計局新聞發布廳前,西方媒體圍繞“中國GDP2013年能增長多少”的演算早已開始。路透社邀請24名經濟學家對2013年中國GDP增幅做出預期,得到的平均值是7.6%,法新社則比路透社精準些,他們邀請14名經濟學家做同樣的預測,得到的平均值與中國官方最終公布的數據一致:7.7%。 “總體看來,2013年經濟運行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經濟正處于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尚待緩解,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仍需鞏固。”法新社稱,馬建堂對中國經濟形勢做出這番評價時,中國正迎來1999年以來最低的GDP增幅,但7.7%的結果依然完成了中國此前設定的7.5%的目標。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中國官員對此結果表示滿意,認為數據處在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之間。數據同樣凸顯中國決策者面臨的兩難挑戰:既要維持經濟高增長,又要對經濟實施再平衡,完成從政府投資驅動型增長向內需驅動型增長的轉變。 “中國增長數據顯示,美中經濟鴻溝正被迅速拉近”,在國際媒體對中國公布2013年GDP數據近乎千篇一律的報道中,《紐約時報》財經記者布雷沙的解讀頗為扎眼。他在文中稱,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個國家的GDP增速在放緩,但這是計入通脹因素的結果,并且忽視了兩大因素,一是中國國內物價上升速度快于美國,二是人民幣對美元也在升值。如果扣除通脹因素,只考慮中國的名義經濟產出,會發現結果為增長9.5%,而美國的名義增長率去年約為3.4%,如果進一步考慮到人民幣兌美元去年升值3%,綜合不同因素,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去年GDP漲幅為12.4%,幾乎是美國經濟漲幅的4倍。文章同時稱,關鍵問題是中國這種節奏能持續多久。 在馬建堂昨天公布的一系列中國經濟數據中,“2013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73”也引起外界關注。所謂基尼系數是用來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從0到1,數值越高反映貧富差距越大。通常認為,基尼系數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就是收入懸殊。美國QUARTZ網站說,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基尼系數幾乎都在0.4以上,2012年系數為0.474。文章說,雖然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放緩,但中國官員還是能拿出一些好消息:比如與去年相比,中國的貧富差距緩解了一點,非常小的一點。 把脈中國引發學者激辯 “振作起來吧亞洲!這一周可有的忙了”,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9日以此為題說,本周,亞洲國家將進入“央行時刻”,韓國、日本、菲律賓和泰國的中央銀行都將舉行重要會議,中國周一公布備受關注的GDP數據,為這忙碌的一周定了調。 而2013年經濟數據給中國經濟大勢定下的又是怎樣的基調呢? BBC20日提到中國經濟令人憂心的一面。文章說,過去許多年,政府主導的投資熱潮是中國經濟得以高速增長的關鍵因素,中國的銀行在此過程中放出大量貸款,但現在許多人擔心這些貸款成為壞賬,并進而擔心中國金融系統因此遭重創。此外,“影子銀行”也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風險。法新社說,截至去年6月,中國地方政府所借債務已達17.9萬億人民幣。 路透社稱,中國經濟在2013年的降溫標志著中國轉入“非高速增長期”,未來恐將出現更多令人清醒的時刻。分析家們認為,隨著中國努力提升國內消費,同時降低對政府投資和出口的依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14年的表現有可能進一步降溫。美國CNN的預測似乎更悲觀:中國經濟改革應將重點目標放在國有企業和財政政策上,如果成功,下一個十年將保持6%至7%的經濟增長。但中國目前公布的經濟政策依然太模糊,信用增長、地方債務等問題未來都可能為中國經濟招致災難。 “中國經濟少了一個神奇的數字,但并沒有帶來失望,隨著改革深入,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發動機”。20日,德國《商報》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明顯樂觀。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網站的文章則稱,“任何對中國經濟的預測都是徒勞游戲,可我們卻樂此不疲”,過去多年,許多經濟學家總愛預測中國經濟危機,有人預言中國經濟崩潰,有人說中國未來十年平均經濟增速只有3%,可中國這兩年的表現讓這些預測看上去非常古怪,文章向這些經濟學家問道,在你們不得不放棄學者頭銜之前,到底還要犯多少錯呢?文章說,中國政府的債務水平并不比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高多少,一些經合國家脆弱的政府也缺乏北京那樣為國家帶來變革的能力,并且中國已證明擁有巨大的調整適應能力。 “盡管遇到了困難的經濟條件,但中國2013年GDP增長率仍超過官方最初設定的目標,那些中國熊派看來又得退回洞里貓一年了。”澳大利亞《商業旁觀者》20日說。文章稱,自2012年以來,已經高速增長30年的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中國顯然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到較慢但可持續增長的軌道上來。中國經濟能穩定在7%或者更低的水平嗎?從國際經驗上看,日韓等國在數十年高速增長過后,GDP增長率通常會被攔腰斬斷,但與日韓相比,當今中國仍是欠發達國家,雖然廣東等部分省份GDP超過1萬億美元,但西部地區仍然落后,這種地區發展不平衡決定了中國未來GDP增速很可能穩定在比日韓更快的增長率水平上。文章稱,中國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是,北京最優先的政策重點——就業狀況——仍維持在較好狀態,企業對熟練技工和工程師的需求迅速增加,許多雇主很費力氣才能招到人。文章稱,中國在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前會經歷一段時間,但初步跡象顯示,GDP增幅7%有可能成為中國一個新常態。 2014,更好還是更壞? 美國CNBC說,在中國公布2013年GDP數據后,一個問題引發了經濟學家的分裂,那就是中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文章稱,經濟學家分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派認為中國2014年GDP增長率會向著7%繼續下跌,另一派認為中國經濟會反彈,最終增幅超越8%。前者的理由是隨著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形勢回暖,全球經濟向好,對中國產品的外部需求提升,出口上升將促進中國經濟上行。后者則認為人民幣升值會抵消出口需求上升的效果,再加上地方債務威脅,中國今年GDP增幅恐怕只有7.2%。 分析人士注意到,在近來召開的北京等省市兩會上,中國諸多省份調低了2014年GDP增長目標。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利剛20日對《環球時報》說,對中國經濟來說,GDP增長7.7%已是不錯成績,對那些緊盯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來說,這消息雖算不上是令人心醉的酒心巧克力,也能算令人安心的奶糖。中國經濟已跳了多年節奏感強動作頻率快的探戈,現在試圖跳一曲優雅的華爾茲,會更有利于發展。今日中國經濟總量約為9.2萬億美元,即使增長7%,新增部分也相當于印尼一年的GDP總額。 劉利剛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一只體量如此大的大象不停跳探戈,是不可想象的。【環球時報駐外記者青木 陶短房 李珍 王剛 環球時報記者 魏萊 劉洋 陳一 汪析 柳玉鵬】 |
相關閱讀:
- [ 01-20]中國新一屆政府首份經濟“年報”的三喜三憂
- [ 01-20]評論:讓GDP更輕盈更親民
- [ 01-20]2013年GDP同比增7.7% 創14年來最低增速
- [ 01-20]國家統計局:2013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7%
- [ 01-20]統計局:去年GDP增速為7.7%
- [ 01-20]警惕“錢花了,霾還在”
- [ 01-20]各方預測2013年GDP全年同比增7.7%左右
- [ 01-17]部分中西部省GDP目標仍維持兩位數 明顯高于東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