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1日披露,亞洲最大的露天礦、撫順煤礦區的西露天礦目前地表沉降嚴重,礦坑南部千臺山南坡形成了一條長約3100米的地裂縫。 專家介紹,該礦區面積約70平方千米。百余年的礦山開采,使撫順在為國家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礦山環境問題。井工開采引起大范圍地面沉陷,露天開采引起周邊巖移變形,給在礦區生活的老百姓帶來了嚴重的困擾。 撫順市位于遼寧省東部,是一個因礦而興的城市。為從根本上解決撫順的生態環境問題,撫順市人民政府提出到2021年完成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面積57.8平方千米的目標。 為配合當地政府開展礦山綜合治理工作,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啟動了撫順市地理國情監測試點項目,選擇礦山環境監測作為內容之一,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合理的地理信息數據支持。 監測結果表明:撫順煤田采煤沉陷區,位于撫順市區中東部,橫跨新撫、東洲兩個行政區,現已造成地表部分建筑物破壞,農田廢棄。通過監測結果,科研人員還預測了采煤沉陷區的最終影響線,影響區面積約22.5平方千米,最大下沉量可達45米。 在露天礦坑區,監測人員在西露天礦坑南部的千臺山南坡發現了一條長約3100米的地裂縫,這條地裂縫已造成附近東立社區鍋爐房和佳化化工廠廠房的嚴重破壞。地裂縫西起西露天礦坑口煉油廠,東至撫順同益機械廠,斷陷帶最大寬度為40米,最大落差18米。另外,此處已有3個城市測量控制點在不斷向北位移,近期更是以每天8至10厘米的速度快速向北移動。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稱,該監測結果已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關閉附近的企業、工廠等,組織該地區居民搬遷。 中國自2013年3月啟動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對全國陸地國土范圍內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截至目前,已累計獲取930萬平方公里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完成約420萬平方公里的野外作業。 與此同時,首批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已應用于國土資源、環保、民政、交通、建設等政府部門和自來水、電力、熱力、天然氣、通訊等公共事業單位的科學管理和有效決策中,為防災減災、城市規劃、沉降治理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也為中國建立災害預警機制提供了必要的科技手段。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徐德明表示,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作為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在評判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所提供的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成果最具權威性、公正性,不涉及任何部門利益,不帶任何地方色彩。(記者 周音) |
相關閱讀:
- [ 02-10]宇航員拍攝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露天礦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