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大使呼吁日反思學德國 日方辯稱無環境
2014-01-22 16:51?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林晨 黃曉夏 |
分享到:
|
另一方面,日本駐德國大使中根猛21日也在該報上發表了名為《中國的對日運動》的文章,就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向德國輿論尋求理解,稱“日本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了貢獻”。針對史明德大使提到的“向德國學習”一事,中根猛則表示:“德國的鄰國向其伸出了和解之手,而且吸納德國加入歐盟,但可惜的是日本的周邊沒有這樣的環境”,中根猛還狡辯稱正因為如此,日本才尋求和中國的對話。 事實上,安倍上臺以來在對華關系上玩弄兩面派手法,接連采取損害中日關系大局、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錯誤行動,此次又變本加厲,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和嚴正交涉,執意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公然背棄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精神,嚴重破壞中日關系政治基礎,其所謂重視發展對華關系,希望與中國領導人對話的虛偽性暴露無疑。造成這一結果的人是安倍自己,是他自己關閉了同中國領導人對話的大門,中國人民不歡迎他。安倍現在要做的是向中國政府和人民承認錯誤,改弦更張。 1970年12月7日,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冒著寒風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他向紀念碑獻上畫圈后,突然雙膝下跪,并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愿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勃蘭特以此舉向二戰中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 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統赫利同時向全世界發表了著名的贖罪書。1971年12月20日,勃蘭特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與日本首相及部分民眾參拜靖國神社并且企圖為右翼戰犯翻案的行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在首都柏林著名的勃蘭登堡門附近建立由2700根方柱組成的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紀念碑,以警示后人德國走過的歧途絕對不能重現。并且,1994年德國通過實施《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同年5月,德國聯邦會議加重了“煽動罪”的定罪程度。按照新法,在公開場合宣傳、不承認或者淡化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可以處以最高5年的監禁。(實習編譯:張棟博審稿:關超) |
相關閱讀:
- [ 01-21]商務部:日本錯誤行徑已影響中日經貿關系正常發展
- [ 01-20]中日在世界媒體上一決高下 中國外交官表現直率
- [ 01-20]美兩外交高官罕見齊訪中日韓 希望促進東亞和解
- [ 01-17]美國建言改善中日關系:鼓勵對話 避免挑釁行動
- [ 01-13]日本自喜打破“中華秩序”
- [ 01-13]外媒:中日中美沖突動搖東北亞秩序
- [ 01-10]中日駐英大使在BBC節目中交鋒 我駁斥日方謬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