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出組合拳嚴堵財政科技資金漏洞
2014-01-23 07:32? 韓潔?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建科研信用“黑名單” 國務院出組合拳嚴堵財政科技資金漏洞 一邊是數額巨大的科研投入和數不勝數的科研項目,一邊是不盡如人意的學術和技術創新成果。一直以來,如何提高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事關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 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我國將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通過建立財政投入與社會資金搭配機制、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單”制度、完善科研人員收入分配政策等組合拳,發揮好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提高財政科技資金配置效率。 “這一改革既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部署,也是當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舉措。”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財政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了財政科技資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全國財政科技支出從2006年的1688.5億元提高到2012年的約5600.1億元,年均增長22.73%,7年累計2.42萬億元,占同期全國財政支出的4.37%。 然而,逐年加大的財政科技投入,并沒有帶來科研創新成果的巨大提升。中國科學家常年無緣諾貝爾獎,暴露出我國基礎研究的短板。 全國人大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占科研總經費的比重只有5%,與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超過18%的占比相差甚遠。2011年我國高校的基礎研究經費僅占高校可研經費約三分之一,應用研究則占54%。 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把政府引導支持和企業主體作用有效結合”的投入機制,明確財政資金積極支持基礎前沿、戰略高技術、社會公益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對市場導向類項目則突出以企業為主體,自主決定研發方向、要素配置等。同時鼓勵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礎科研,又搞應用研究,促進科學與技術、科技與產業融合,推動成果產業化、市場化。 “這一部署有助于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解決政府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越位和缺位問題。”白景明說,政府科研資金投入效率不高,一個重要原因是和市場結合不好。企業最知道市場需要什么樣的科研成果,建立財政投入與社會資金搭配機制,有助于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
相關閱讀:
- [ 01-20]大學保衛人員也要“科研能力”?
- [ 01-17]河北一高校保衛處招聘碩士引質疑 要考察論文科研
- [ 01-11]學者:知識改變命運說法宣揚功利勢利價值觀
- [ 01-08]高校“明星院長”折戟基建 落馬哭訴稱重回科研
- [ 01-07]美國如何懲治科研不誠信
- [ 12-25]國辦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 [ 12-22]教育部:評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過分依賴論文
- [ 12-09]德國如何防科研經費被貪吞挪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