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出組合拳嚴堵財政科技資金漏洞
2014-01-23 07:32? 韓潔?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在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基礎上,國務院會議還強調要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流程。建立公開透明的申報、立項、評審和批準制度,健全績效評估、動態調整和終止機制。 白景明說,此舉旨在改變過去財政科研資金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確保財政科技資金真正發揮效益。 當前,我國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仍存在不少制度漏洞,國家審計報告也披露了不少違規違紀問題。科研經費“擴大用途”“擠占挪用”“虛假報銷”等現象在一些單位司空見慣,有的單位甚至“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經費。” 除了資金管理存在漏洞,很多重大科研項目多頭申報,也造成財政科研資金的重復和浪費現象。“一個玉米項目,涉及科技機構就多達300多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烏日圖曾直言當前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多部門都有科技管理職能,縱橫交錯,重復交叉。 針對這些問題,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祭出重拳——要強化資金監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單”制度,杜絕一題多報、重復資助等現象,消除行政化定項目、分資金的弊端,把資金用到刀刃上。 要提高國家創新能力,還必須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挖掘科研人才的創造潛能。當前我國科研資金在分配中對科研人員的智力創造重視不夠,導致科研人員工資水平不高,也變相導致部分科研經費使用不當問題。 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完善科研人員收入分配政策,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同時,推進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改革,落實激勵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要舍得在人才上加大投入。”白景明說,完善科研人員收入分配的激勵機制是此次改革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方法的一大創新,既強調調動科研人員的研發積極性,也注重增強研發人員的責任和道德意識,并通過落實好外部稅收激勵政策,真正實現“讓創造性智力活動得到應有的回報,讓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來。” (記者韓潔) |
相關閱讀:
- [ 01-20]大學保衛人員也要“科研能力”?
- [ 01-17]河北一高校保衛處招聘碩士引質疑 要考察論文科研
- [ 01-11]學者:知識改變命運說法宣揚功利勢利價值觀
- [ 01-08]高校“明星院長”折戟基建 落馬哭訴稱重回科研
- [ 01-07]美國如何懲治科研不誠信
- [ 12-25]國辦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 [ 12-22]教育部:評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過分依賴論文
- [ 12-09]德國如何防科研經費被貪吞挪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