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會所歪風”:不能因“差錢”設置會所
2014-01-25 19:50? 鄭天虹 陳寂 劉良恒 梁曉飛 王學濤 吳昊?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不能因“差錢”設置會所 湖南中部某縣一位主管旅游的副縣長劉波(化名)告訴記者,近年來為普惠民生,國內許多城市相繼推出風景名勝區、古跡、公園、博物館等免費或者低價參觀的策略。 對于經濟發達,財政相對寬裕的地區,這種公益類事業的維持可能不難。而絕大多數地方的公共財政對景區、公園維護與保養則大都采取差額撥款方式。 面對激增的客流,管理部門既要維持管理隊伍,又要支付巨大的運營維護成本,財政資金既要‘養景’又要‘養人’往往捉襟見肘。“很多景區、古跡、公園只能采取引進資本、合作經營的模式彌補資金缺口,景點變會所的不正之風自然應運而生。”劉波說。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認為,對于公園類的公共產品以經費不足作為設置針對少數人開放的會所的理由是說不通的。公園可以通過開發一系列有創意或游戲性質項目供游人體驗來盈利,這種經營是面向大眾的,因此合理。 而對于一些級別不高的文物保護單位,王琪延建議可以按照其具體情況采取“在使用中保護,使用中經營”的辦法,“比如一些民國時期的名人故居,完全作為參觀場所可能并不會有多少人來,但是作為餐飲、酒店開發反而使其永葆青春”王琪延說。 “不過即使是允許經營,也必須是面向大眾開放。”王琪延強調。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斌認為,景區、古跡、公園屬于惠及大眾的公共資源,具有稀缺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從目前現狀來看,景區、公園還做不到完全不引進經營項目,但相關部門可以提高準入門檻,強化事前審核和事中監管,避免部分引進項目以‘服務游客’之名行‘圈地圈景’之實,甚至淪為少數人搞奢侈享樂的場所。”李斌說。 (記者 鄭天虹 陳寂 劉良恒 梁曉飛 王學濤 吳昊) |
相關閱讀:
- [ 01-24]北京多家公園會所“頂風”營業
- [ 01-23]西湖景區已關停30家高檔"私人會所" 如何"還景于民"政府求招百姓
- [ 01-22]市縣級“文保”變“會所”現象嚴重 存多重問題
- [ 01-22]西湖景區30家高檔會所全關停 停止一切登記審批
- [ 01-20]西湖景區內關閉10家會所 其余景區內會所相繼關停
- [ 01-20]懲治會所歪風,查查“忠實客戶”
- [ 01-20]反腐警惕“投器忌鼠”
- [ 01-19]馬云私人會所“江南會”關停 未來將向低檔消費轉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