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再推“小升初”新規 會否又淪為"一紙空文"?
2014-01-27 21:0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陳瑜輝 |
分享到:
|
初衷是好的執行是難的? 據記者了解,為遏制“小升初”亂象,教育部幾乎每年都要發文重申“就近入學”“陽光招生”等剛性原則,但由于監督手段乏力、懲戒措施不足等原因,各項禁令往往淪為“一紙空文”,教育滿意度和政府公信力都面臨嚴峻挑戰。 近日,廣州市也宣布將于2015年全面實施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取消推薦生制度。廣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國家的相關文件精神,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試就近入學,而小升初推薦生是以小學五六年級分數為基礎,根據學生成績從高到低排隊,成績位于前列的學生可以在省市一級優質初中先進行電腦派位。“實際上這種電腦派位也是違反了免試原則的,廣州市今年先過渡一年,明年開始全面取消推薦生制度,實行真正的免試入學。” 事實上,廣州的推薦生制度自1991年就開始在全市推開,以“推薦生+電腦派位”優等生保送、特長生制度等升學形式取代原有的小升初升學考試制度,成為全國首創。然而到2001年,推薦生制度因廣受詬病而被取消。有家長說,取消考試之后,廣州的教學質量大幅下滑,有些學校的模考成績都不敢對外公布。廣州于2005年恢復小升初推薦生制度,允許各區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實施。 上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學校長告訴記者,整治小升初亂象的關鍵在于學校要真正不挑生源,不僅是公辦學校不能以各種名義分班,而且民辦初中也不能變相地考學生文化成績“掠奪”優質生源。 武昌實驗小學是許多家長心目中的“名校”,校長張基廣告訴記者,學校對口初中是武漢市第四十五中,但絕大多數家長都會放棄這所對口學校,想方設法去擇“名校”。 教育資源均衡短期難以實現 張基廣說,教育部的這項新規只是在重申過去的文件,而沒有關注這些政策在各地是否真正得到執行、落實。實際上,明的考試早就禁止了,現在多數都是培優機構和一些名校聯合舉行考試。“小升初”成為一道難解之題,關鍵原因在于優質資源太少,學校的硬件建設,特別是優質師資調配不能實現均衡化,出臺再多新規也會是一紙空文。 特級校長、上海向明中學校長芮仁杰表示,校際差異客觀存在,雖然規定就近入學、對口入學,老百姓還是希望進片區內相對好的初中,甚至跨區擇校、選擇上知名的民辦初中。雖然有搖號等具體措施分流生源,還會有家長想方設法去“操作”。要整治小升初擇校現象,除了把生源信息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的監督外,還要治本,努力辦好每一所初中,開展校長、教師的流動。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江東說,在當今現實條件下,短時間內不可能讓所有學校都能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因此,應當加強特色學校建設。讓一些弱校通過特色辦學得到政府扶持,逐漸走進老百姓的視野。 “今后,人們擇的不是學校的升學率,擇的是學校的特色,什么才是更適合自己的教育。傳統名校只是高分學生的加工廠,真正有特色有文化內涵的學校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深遠的。”江東說。 |
相關閱讀:
- [ 01-27]小升初就近入學,均衡教育資源是關鍵
- [ 01-27]教育部“小升初”新政:合理劃定招生范圍 減少特長招生
- [ 01-27]教育部治理“小升初亂象” 至2016年特長生招生降至5%
- [ 01-27]小升初特長生比例將逐步減少 競賽證書入學失效
- [ 01-24]廣州小升初明年取消“推優生” 已實行23年
- [ 12-11]隱性和變相考試成小升初主流 就近入學不知所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