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連續兩年“新年訪貧” 帶頭調研察民生實情
2014-01-28 07:15? 闞楓?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歲末年初高層密集走基層 改革“邊摸底、邊探路” 在高層新春前夕紛赴基層調研之際,官方媒體以“踏遍青山問計人民”為題,盤點梳理十八大后習近平的國內考察調研足跡。 文章指出,習近平從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至2013年12月末的400余天時間里,共用了39天,進行了14次國內考察調研,遍及全國1/3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七大軍區。 “領導層歲末年初下基層雖已是慣例,但是如今的高密度有著更深的改革含義。”張希賢說。 張希賢分析指出,十八大后,新領導層密集的調研主要是了解基層,為施政方針的制定掌握第一手材料;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基層調研,主要是看改革措施在民眾中的反饋,為新時期的改革發展大計做參考。 正如專家所言,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至今兩個半月的時間內,習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基層考察調研的足跡已遍及山東、北京、內蒙古、天津、陜西、云南、湖北等多省區市。 “民生問題是中國改革最大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60項改革中,有18條是關乎民生的,包括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等,這每一項改革都有難度,決策者需要通過密集的調研掌握真實情況,時刻為改革進程‘把脈’。”汪玉凱說,領導層下基層,一方面是在督促改革落實,另一方面,摸實情、看問題也是為了下一步的科學決策。 張希賢也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開啟之后,中國的改革需要邊摸底、邊探路,“大的改革思路提出后,改革需要摸底,發展也需要摸底,中央提出改革發展思路后,具體怎么執行,地方落實有什么新難題,這些都需要實地調研。” 務實作風伴隨始終 高層帶頭“大興調研風” 在習近平此番下基層之前,1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今年“改作風”的七大問題中,第一項即為“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健全領導干部帶頭改進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機制”。 在受訪專家看來,中央高層新年伊始的此番基層調研,另一層含義就是在給全黨的調研之風帶好頭、做示范。 觀察已經公布的消息,“親民、務實”依舊是高層考察調研的關鍵詞。在內蒙古考察期間,習近平專程來到位于內蒙古阿爾山,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頂風踏雪慰問在邊防線上巡邏執勤的官兵,看望執勤哨兵,同士兵一起用餐。 在開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秦巴山區的火車上,李克強第一時間召集相關人員了解扶貧狀況,商量脫貧良策,一個多小時的會議始終在問答中進行。報道稱,“當總理說會議就開到這里時,仍有兩位部長搶過話筒要求發言。” “中央提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后,今年各級領導干部下基層的密度可能會增多,但是調研怎么進行,如何有針對性的看問題、摸實情,如何杜絕調研變成勞民傷財的走過場,高層領導的調研作風給全黨做出示范。”汪玉凱說。 日前,官方媒體披露,中共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赴地方考察調研,還是出國訪問,習近平都親自審定方案,要求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2012年歲末,習近平到河北阜平“看真貧”,在考察準備階段,他就指示,不能安排、不能導演,縣里村里都不要大搞衛生、大做準備,原汁原味,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保證見真人、聽真話。 汪玉凱說,高層做出表率后,雖然各級干部調研作風改進的情況如何還有待觀察,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領導干部作為決策者,能不能掌握基層第一手資料,能不能聽到真話、摸清實底,事關決策的科學性,因此,這不僅是作風問題,更關系到改革大局的推進。(完) |
相關閱讀:
- [ 01-28]習近平頂風踏雪慰問邊防官兵 與戰士一起站崗(圖)
- [ 01-27]習近平來到冬季那達慕:祝大家馬年一馬當先、萬馬奔騰
- [ 01-27]習近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 01-27]習近平同法國總統互致賀電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
- [ 01-27]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奧朗德互致賀電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