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周婷玉 劉元旭 周琳)年年歲歲“春”相似,歲歲年年“節”不同。春節永遠是春節,而我們的生活卻在不斷被“刷新”。 萬里高鐵縮短回家路 網上“刷票”免排隊苦 春運是年年上演的“大戲”。今年高鐵里程首次“破萬”,拉近了不少人的家鄉距離。 在天津工作的李先生早早預訂了天津至長春的高鐵票。“第一次坐高鐵回家過年,5個多小時就到,時間縮短了一半。” 2009年春運京津城際高鐵首次亮相。如今,高鐵已成一些城市春運的“主角”。中國鐵路總公司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高鐵里程已達1.1萬公里,連接起100多個城市。 高鐵的客流也從初期的商務、旅游人士逐步擴大到中等消費群體、務工人員、學生等。有的線路還開通外來務工高鐵專列。據預測,2014年春運鐵路發送旅客約2.57億人次,同比增長7.9%,新增客流大多是高鐵提升運力所帶來的。 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寄托著許多人濃濃的鄉愁和“一票難求”的痛。 在北京打工的陜西裝修工陳師傅告訴記者:“今年用手機在網上買的票,不用遭罪徹夜排隊了。” 今年春運,中國鐵路總公司推出12306網站新版、引入“支付寶”支付方式、手機購票等,網絡購票正成為旅客主要的購票方式。 截至1月19日,廣鐵集團售出火車票超過1000萬張,其中70%是通過網絡發售的。 春節期間,成都、無錫等地火車站的數據顯示,通過網絡、電話、手機訂票的比例占到50%-70%。 盡管做了多方努力,“電子黃牛”、網站癱瘓等難題仍然引來人們的吐槽。大家都期待著來年會更好。 “微信祝福”大行其道 “短信拜年”迅速退潮 “哈,又搶了10元。”除夕夜,在同學微信群里搶到紅包的同時,小袁還不忘送上一句祝福:“祝各位童鞋愿望都‘馬上’實現。” 拜年是春節恒有的習俗,而隨著技術發展,拜年方式卻歷經更新。從電話、BP機留言、短信到微博,都曾讓傳統佳節爆發出時尚火花。 今年,大行其道的則是微信。年前幾天的“微信紅包”更是火得燙手。據統計,截至大年初一16時,參與微信紅包活動總人數達500萬。 “今年過年不發短信,只點贊。”記者一位同事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發言,贏來眾好友的跟贊。 有的人在群里發祝福,有的在朋友圈里“秀”感謝。往年近百條短信嘀個不停,現在一個群里幾十人一條微信搞定,而且還可以圖文、聲情并茂,比單純的短信更有趣也更有情。 “再發新年問候短信就OUT了,還花冤枉錢”;“原來戴著老花鏡打字,現在微信說兩句就行”;“微信發祝福省了昂貴越洋短信費,還可發視頻,與家人距離更近了”…… 盡管尚無總體的統計數據,但人們都已感覺到,馬年春節收到的祝福短信數量明顯減少。這一趨勢在2013年中秋假期就已顯現,當時微信朋友圈的信息量比平時增長兩倍多。 “自由和免費是微信最大的粘合劑,但目前而言,它的信息必達性與短信相比還有不及。”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鄭建麗博士說,新媒體為祝福帶來效率和便利,但它還是缺失“現場情感體驗”。如果條件允許,那種零距離的問候,親朋相聚、老友暢談,應該更溫暖。 年貨“一網打盡” 互聯網理財“盯上”壓歲錢 1月24日,常住上海的李阿姨在淘寶上下好了最后一個單后開始收拾自己簡單的行囊,26日她回到安徽老家正好開門迎“貨”。 “年貨、孫輩的禮物全部網上買好。”她說,以前要在回到家、離過年沒幾天的時間內置辦年貨,真是有點“時間緊、任務重”。 各大網購平臺從2013年12月就推出“年貨大街”,網購成許多從外地回鄉過年人購買年貨的新選擇。 “‘年貨’真正成為網絡電商促銷的重要主題,這是今年一個明顯、有標志意義的特點。”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互聯網不僅盯著人們花的錢,還盯著人們不花的錢:年終獎和壓歲錢。 春節前,余額寶、理財通等各類互聯網理財產品均保持一路走高的年化收益率,有的7日年化收益率高達7.9%。 在傳統貨幣基金紛紛閉門謝客時,余額寶卻宣布“春節‘不打烊’”,財戶資金不僅可購物,確認份額還繼續發放收益。北京的孫先生打算將年終獎在余額寶和理財通里各放一半。據支付寶統計,年前7天,有近400萬人在余額寶辦理了存入業務,比平日高出數倍。 隨著壓歲錢的逐年增多,不少孩子也加入壓歲錢的理財大軍。高一學生小劉表示會將今年的壓歲錢存入余額寶,“購物理財兩不誤。” 被稱為互聯網理財“元年”的2013年,打破了過去銀行“高大上”的形象,這種“一元起投”、隨時取用等方式,對壓歲錢等零散資金很有吸引力。 專家認為,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參與互聯網理財的江湖中,而人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互聯網化。 |
相關閱讀:
- [ 02-02]春節中各地的空城(組圖)
- [ 02-01]海口春節旅游升溫 “馮小剛元素”受熱捧
- [ 01-31]2014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瞬間
- [ 01-31]美媒體總結春節11現象:這是個“迷信”的節日
- [ 01-31]希臘總統向中國人民祝賀春節
- [ 01-30]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春節團拜會
- [ 01-30]數據顯示北京市民成春節出游最舍得花錢的人群
- [ 01-29]春節另類回家方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