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門:大多數病例有活禽市場暴露史 業內人士認為,是否繼續應命名為“禽”流感,一是看病毒源是否為禽類,二是看傳播途徑是否是由禽類傳播至人。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官網1月17日發布關于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通報中提到,“專家研判認為,由于病毒的傳播途徑仍是由禽到人。” 廣東省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首席專家、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何劍峰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東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中,有活禽市場暴露史的占8成多接近9成,而全國范圍內的數據是7成左右。如果全國不同人群都出現同樣的現象,說明什么問題呢?” 何劍峰介紹,流行病學調查是根據病人清醒時提供的活動路線,包括發病前到過什么地方,接觸過什么,吃過什么等等進行調查,依據的是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此外,我們還有病例對照組的研究,研究發現,活禽市場暴露因素導致的發病數比其他原因要高很多倍。這些都是根據一套嚴謹的方法進行研究。在廣東確診病例所指向的活禽市場,我們再去檢查發現,市場環境樣本病毒陽性率非常高。” 加強活禽市場管理比改名更迫切 何劍峰介紹,疾控部門和農業部門對于病毒的檢測有明確的分工。“我們和農業部門的界限是我們不檢測動物,而市場的環境檢測一直由我們在做。包括籠子、市場污水等等,都有日常監測。” 張仲秋在農業部29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指出,從監測結果看,目前養禽場還沒有檢出H7N9流感病毒。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認為,越來越多證據證明,凡是有雞只交易、轉運的地方,最容易發生交叉感染。來自農業部門的監測信息顯示,廣東省所有養殖場內都沒有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所以專家猜測,病毒主要是通過交易的路線蔓延和擴散。 何劍峰說:“在活禽交易市場中,不管雞檔還是鴨檔還是鵝檔,都混在一起,增加了病毒重組變異的機會。所以我們通常說的是‘活禽市場’的暴露,交易市場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因此,不少專家認為,與其爭議“禽”流感是否改名,不如加強對活禽市場的規范管理。 |
相關閱讀:
- [ 02-04]中國網事:家禽業請求“停止H7N9每例通報”,衛生部門稱“于法無據,于事無補”
- [ 02-04]浙江新增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已達67例
- [ 02-04]浙江新增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人危重
- [ 02-04]江蘇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
- [ 02-02]湖南省新增1例H7N9禽流感病例 為8歲女生
- [ 02-02]浙江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今年已達63例
- [ 02-02]6歲港童成為香港第五宗人類感染H7N9個案
- [ 02-02]廣東省新增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