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2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作為春節這個大節日中套著的一個小節日,2月6日,農歷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據了解,“人日”亦稱“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的生日。后來,古人在這一傳說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一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 人類的繁衍至關重要,所以古人對“人日”特別重視,并形成了眾多節日活動。專欄作家、天津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兩漢魏晉時代江南民眾在“人日”這天的習俗:“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羮,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币馑际钦f,初七這天,將七種菜合煮為羹?!案迸c“更”諧音,意味著更新之意,體現出了古人祛病避邪,求吉納祥的美好愿望。 據相關史料記載,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叭藙佟笔且环N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于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發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掇o海》中收錄有“人勝”“人勝節”等諸條目。 除了食菜羹、戴華勝之外,古時還有登山、飲酒、撈魚生、求子、吃面條、吃煎餅等風俗。 民俗專家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人日”越來越陌生,“人日”在現代生活中也慢慢地消逝了,唯有個別地方的習俗,成為“人日”的印記。比如,每年“人日”這天,成都市民就相偕至杜甫草堂憑吊詩圣,吟唱詩歌,賞梅祈福。在西北地區多在人勝節前后購買“生命樹”等剪紙,象征人丁興旺。在南方一些地區還保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升”。 |
相關閱讀:
- [ 02-04]新春撞鐘祈福濟貧寒 到海滄石室禪院撞鐘祈福
- [ 02-04]內蒙古赤峰市舉辦首屆契丹城祈福廟會
- [ 02-04]江西現板凳龍燈“馬拉松” 三百多米長龍為新春祈福
- [ 02-04]新春撞鐘祈福濟貧寒 到海滄石室禪院撞鐘祈福
- [ 02-02]四川金川觀音廟舉行新春煨桑祈福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