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是春節過后上班的第一天,很多在外鄉上班打工的人再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孔子在《論語》中曾這么描述,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孝的要求。可是如今區域發展的分工讓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向外鄉流動,而家中逐漸老去的父母,也成了這些年輕人心頭擱不下的擔憂。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怎么辦? 福建漳州南靖縣李曉冬的家里,今年過年一派忙碌——因為遠在貴州打工的李曉東回來過年了。李曉冬說,自己在貴州已經有7個年頭,由于路途遙遠,并沒有年年回家過年。而這次回來,爸媽問得最多的還是工作上的事情,但他怕老人擔心,都是報喜不報憂。李曉冬在貴州的一家工廠做操作工,碰到工廠接單多的時候,經常從早忙到晚,很少打電話回家,年邁父母的身體問題也成了他最牽掛的事情。這次回來,曉冬希望帶父母去醫院做一個全面體檢: 李曉冬:他們也不經常去做一些體檢,舍不得花錢,所以我們作為子女的也希望說能找個時間帶他們去做一下身體檢查,預防萬一。 家住福建漳州龍海市的沈金泉是一名80后,大學畢業,就離開家,來到海南三亞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上班,沈金泉說,因為自己在外忙,二老在家沒人照顧,父母生病時,經常瞞著他,擔心有病拖累兒子。而父母都是農村的,沒什么養老金,去養老院的花費也很大,父母養老問題對他來說壓力不小: 沈金泉:說實在還是有一些負擔的,因為畢竟現在大部分是工薪階層,而且雖然現在生活提供了,工資待遇各方面也提高了,但是相對應的消費水平也提高了,所以說壓力還是會有的。 有春節能回家的,也有春節沒法回家和父母團聚的。在河北秦皇島河澗里社區的居民活動中心,八十多歲的伍軍老人,他正和幾個老伙伴玩得開心。老人有三個兒子,全部學有所成,都在美國發展。這個春節,因為工作的原因,幾個兒子都不能回來過年了,老人要一個人在秦皇島過年,老人已經85歲了,雖然很不放心,但勸不動老人一起去美國居住,孩子們沒有任何辦法,老人的大兒子伍仲仁委托在秦皇島的表侄龔磊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龔磊:畢竟歲數大了,有一天你說突發點疾病,其實挺擔心的,我期待這幫兒女們多想一想老人,因為老人畢竟挺孤獨的,老人有些時候也跟我們說過,他們其實挺孤獨的,我期待政府做一個專業性的針對這些孤獨自己生活的老人,做一個療養院,把這些兒女照顧不過來的老人,讓他們一起參加一些娛樂項目,打打牌啊,唱唱戲呀,拉拉二胡,這樣快樂呀,我建議應該做這些。 老人這樣確實讓人挺心疼的,是自己回鄉?還是將父母接來身邊?似乎各有各的難處。如何實現“老有所養”?不同群體對于父母養老有著怎樣的期盼和擔憂? 福建人沈金泉也曾經考慮過,要不回家鄉工作,要不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然而這兩者似乎都行不通,一直糾結在心里: 沈金泉:這一兩年的話,公司有一個商業地產在開發,事情比較多,包括周末的話都沒有時間休息,除了過年,其他時間基本都在忙。現在也是非常矛盾,因為畢竟這么多年在那邊,關系、基礎都在那邊,當然是想把父母接過去,但是畢竟父母在這邊生活這么多年,突然過去那邊不習慣,而且一些老朋友都在這邊,過去會比較孤單,所以也一直在矛盾。 而李曉冬也認為,雖然現在工資待遇提高了,但消費、醫療、出行等各方面的消費也跟著水漲船高,他希望國家對于農村養老問題能有更多的扶持: 李曉冬:由于身處農村,只有簡單的農村醫療保險,雖然爸媽看病有很大幫助,但是還是覺得說沒有這個養老保險,對于農村我們來說還是蠻大的壓力,希望國家對這方面還是說能給予更多的扶持和幫助。 但是不少人已經在別的城市、乃至國家定居,當父母在自己的城市住不慣,怎么辦?這個問題對于伍軍幾個在美國的兒子們來說,也很棘手。之前他們把老兩口接到美國住了一段時間,但伍軍老人不習慣美國的生活,堅持要回秦皇島: 伍軍:回來我說了,不去了,我這個人是不習慣在那兒生活,當然那個地方交通也方便、環境也挺好,確實不錯,但是我不習慣美國的生活,吃的、交流,語言也不太通。 大兒子伍仲仁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伍仲仁:一個人在國內,我們確實挺牽掛的,年齡大了嘛,很多事情都會發生,我爸爸選擇留在中國,因為他喜歡中國,他在國內更開心,他比在美國更開心,這一點我們都非常尊重他,只要他高高興興、快快活活的,比什么都好,另外他能在國內待下去就是因為在國內有很好的社會保障系統。 對于養老,長期在美國居住的伍仲仁說,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在美國也是難題——而對他們來說最放心的,只有把老人接到身邊,自己照顧。 (記者潘毅) |
相關閱讀:
- [ 02-05]廈門海發社區:志愿者“探親”空巢老人
- [ 02-02]河北陽原空巢老人的守望:所有節日最盼過年
- [ 01-28]讓空巢老人不空心
- [ 01-22]南靖高新區:“三定”訪視情暖空巢老人
- [ 01-21]保姆請假 福州81歲空巢老人備1個月食物應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