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國之聲從今天開始,連續四天推出系列報道《行業經濟的"春夏秋冬"》。中國有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實這"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概括數。根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921個具體行業,這些行業分成20個大類。 在過去的一年里,它們中,有的如春天般生機勃勃,有的像夏日里躁動難耐,還有的像秋季,正經歷從酷暑到寒霜的轉變,當然也有的行業,它的冬天已經到來,不知能不能安然迎來下一個春天?行業起伏,有如四季變換。 今天,播出第一篇《互聯網金融之"春"》。沐浴在春天里的這個行業,在2013年實現了"新紀元"般的發展,而新的一年,它會帶來哪些和老百姓錢袋子有關的新故事?如果有一天不用錢包,拿著手機就能理財和付賬,你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 這個春節,全國行業里最開心的一家,是騰訊。被大伙熱捧的"搶紅包"運動,將微信支付的用戶推向高位,瞬間峰值每分鐘有2.5萬紅包被拆,除夕夜更是高達480萬人參與。騰訊公關部張軍告訴記者,趁熱打鐵,節后還有新玩法: 張軍:我們在春節后也會馬上開發新的功能推出,在不綁卡的情況下也能消費,比如說充話費等等其他功能。 另一邊廂,阿里的馬云坐不住了。他寫到:"真是厲害!此次春節'珍珠港偷襲',確實計劃和執行的完美。幸好春節很快過去,后面日子還長"。市場消息,支付寶將推出預期年化收益率7%的一年期保險產品:余額寶元宵節理財定制。這款產品,正是此前一直被市場成為"余額寶姐妹版"的產品,不過它的限期更為固定、收益似乎更高。 一個馬年春節,不管年前年后,互聯網金融的戰爭仍在繼續。春天,是一年里的第一個季節。氣候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為春季的開始。春天里,萬物復蘇,生機勃勃。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這個從無到有的行業,它的"立春"是--余額寶: 周曉明:我們這款產品是定位于碎片化理財,"小白客戶",指人群廣泛,客單量非常小,大家是以網上購物支付為目標的這樣一種投資行為,它就是為大家打理"散錢"。 截止目前,余額寶規模已經遠遠突破2500億,在年前就超越業內老大華夏基金。從0到2500億,余額寶用了7個月,籌資規模接近A股市值排名第11的招生銀行總市值。百度攜手華夏、微信支付平臺財付通上線,大小基金公司紛紛蜂擁開設淘寶店,市場一派熱鬧。一時間,互聯網成為普通"小白用戶"接觸理財的最佳渠道。 富國基金:面向的可能是第一次接觸理財產品的客戶,通過淘寶這個渠道,先讓他們去接觸了解了之后,他們可以再到我們直銷上買我們更多的產品類型。 不過,如春天般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在2014年,也有春天里的煩惱。 首先,雖說"春雨貴如油",但春雷乍動,也將驚醒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傳統金融業已經開始調整步伐,銀行業通過調高活期儲蓄利率等方法挽回流失儲蓄。 長城證券分析師林毅:現在是處于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初期,現在的話可能利用民間金融、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脫媒等各種手段倒逼銀行實現部分的一個市場化。 第二,是"高額回報"騙局。互聯網理財產品一般公布的是7天年化收益率,但是它并不是產品的固定收益率。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那么預期與實際的保障相差過大,用這樣的一種宣傳方式我認為他是不真實的,他違反了這種宣傳廣告的真實性,達到實際是多少,達不到你應該怎么去退還、賠償應該要有明確。如果你不能夠保障你就不應該去預期,因為這樣顯然是和相關規定是相違背的。 再來看接下來就是支付和信息安全。根據360公司調查數據,有超過六成的用戶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減少對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的使用。目前無論是電腦支付還是移動支付,最大的問題是木馬病毒釣魚網站,99%的金額被盜都與此有關。一位不愿意透露的警官這樣介紹。 警官:嫌疑人會從真的網站上發出一條手機驗證碼到受害人手機上,受害人看到網站的手機驗證碼會將驗證碼重新填入到釣魚網站上,嫌疑人會在后臺獲取到受害人真正的手機驗證碼,從而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最終完全控制這個支付寶帳戶。 2014年,這個新生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將結束兵家混戰,走向阿里、騰訊和百度的"三足鼎立"。如果說2013年,行業還在尋找方向,摸索著向低門檻、易操作的普惠金融靠近,那么2014年,它的目標早已確定,那就是移動支付。用手機代替錢包付賬,這種生活你想象過嗎? |
相關閱讀:
- [ 01-30]市場瘋傳“余額寶二代” 支付寶辟謠稱信息不實
- [ 12-15]“余額寶”一個月搶走銀行幾千億元存款
- [ 10-23]與余額寶對比解析百度策略:“百發”能否百中?
- [ 07-30]巨人網絡搶注“全額寶” 史玉柱或涉足互聯網金融
- [ 07-02]余額寶打政策“擦邊球” 央行證監會接連警示風險
- [ 06-21]中國證監會要求支付寶“余額寶”部分賬戶及時備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