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鄉過春節,就好像參加一個人氣爆棚、川流不息的論壇。外出打工、創業、工作的人,此時像候鳥歸巢,紛紛回鄉,交換傳遞著在外闖蕩的各種見聞、觀點。今年春節“論壇”的主題是什么?腦海中冒出的關鍵詞是:開放與封閉。 記者生長的地方在湖南東部羅霄山脈中的一個村莊。春節期間,碰到回鄉的“80后”年輕人,娶的媳婦很多來自全國各地,安徽、四川、湖北、江西……夫妻雙方絕大部分是在打工、創業過程當中認識的。 這種跳出一村一鄉的傳統在全國范圍內擇偶的趨勢,早就出現,如今則越來越普遍。人口大流動所伴隨的,則是就業的自由選擇,比如浙江的溫州、臺州,廣東的東莞、深圳,湖南省的長沙、株洲等都是村里人外出打拼的發展模式。 在鄉村本土,交通、信息、物流等也是越來越快地同步對接外面的世界。繼鐵路通村之后,連接福建泉州、廣西南寧的高速公路一段,春節前不但通車還在小鎮上開通了出口,大大節省了回鄉的車程。盡管打打牌、小賭博的風氣仍然比較重,但已有不少婦女離開牌桌,像城里人一樣跳起了廣場舞。 鄰居老人平常從不出門,文化水平也不高,見面就跟記者探討“城鎮化”到底怎么弄。“我們這里跟城里比,不足是污水沒有處理。”他告訴記者,鎮上的干部來村里測量很多次,說是為城鎮化作準備。 繁榮的大城市對鄉村青年有強烈吸引力。記者鄰居家的“80后”孩子,勤奮好學,考上了上海的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又留在上海的外企工作,在上海結了婚。他的戶口已從鄉下遷出來,可是如果要得到上海的居住證,則需要積累上海相關部門的評分,排隊等候。 比他幸運多的是另一位同在上海、回鄉過年的“70后”朋友。十年前研究生畢業分到上海,當時就落了戶,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的價格在城區買了房子。 回鄉過春節,記者的行李還沒放下,就接待了一位前來求助的近八旬老農。一家養豬場污染了河水,逼得村民不得不上山尋找山泉,已有數年時間。包括他在內的3位村民上山尋找水源,不小心失火燒了一片承包戶的山林。這次火災,讓他們面臨要么賠錢要么法律追責的局面。老農說,3人有直接責任,賠錢可以,但畢竟事出有因,村民也是養殖場污染的受害者,況且3位村民家里并不寬裕,如果全部由3人承擔,很冤很委屈。 記者反映之后,當地基層政府協調處理了這個難題,讓這3家村民松了口氣,安心過上了春節。 在鄉土本身,類似的糾紛往往折射著人情往往大于法理的現實。記者問老人:“養殖場污染,你們為什么不到法院起訴,不到媒體尋求曝光呢?”老農答:“都是熟人,也還要顧及別人的面子,顧及自己鄰里的關系。”(記者段羨菊) |
相關閱讀:
- [ 01-17]城市發展遭遇“鄉土中國” 外國不懂中國春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