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政協委員呼吁保護挖掘地方文化遺存
2014-02-09 20:46? 吳蘭?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瓊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網合肥2月9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9日從安徽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采訪獲悉,文化資源豐富的安徽,如何保護傳承、挖掘發展其地方文化,成為正在此間參加安徽省兩會的委員關注的熱點。委員們呼吁,打造“非遺”品牌、弘揚傳統文化,加大諸如老莊文化遺存以及徽文化的保護。 安徽文化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不僅產生了明清時期最有影響的徽文化,被外國觀眾譽為“中國的鄉村音樂”的黃梅戲,還有千年“非遺”宣紙等……但因其開發較晚、發掘力度不夠,其文化產業與周邊省份相比存在差距,為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安徽政協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安徽省政協委員楊建軍介紹,底蘊深厚的老莊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安徽作為老莊文化的發源地,在老莊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明顯落后,存在傳承與保護機制尚未建立健全,開發投入不夠,專業人才缺乏,研究隊伍出現“青黃不接”等短板。 楊建軍認為,一部電視劇《喬家大院》使喬家大院由淡轉旺,游客倍增,成為晉商文化的代表。老莊文化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亦可借鑒此思路,利用民間故事、傳說、諺語等資源,運用圖書出版、影視傳媒等手段進行深度開發,還可開辟老學論壇暨《道德經》專題講座,傳播老莊文化精髓。 在安徽文化資源板塊中,目前以徽文化為代表的皖南文化已獲得普遍認同,但厚重的皖西、皖北文化資源尚待開發。 民革安徽省委的提案認為,皖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但悠久的歷史文化并不等于輝煌的現實。據此建議,深挖地方文化資源,立足于本地特色。如阜陽可進一步打造阜陽剪紙之鄉、臨泉雜技之鄉、太和書畫之鄉、阜南柳編之鄉、界首彩陶之鄉等品牌。此外,還應發展以老子、莊子、華佗、曹操、管仲等為主的皖北名人文化旅游,形成系列名人文化旅游產品。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韓先聰介紹,安徽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們就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體制改革等問題,提出提案65件,其中關于凌家灘遺址保護的提案獲得積極推進,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獲準立項,實現了安徽大遺址項目立項“零”的突破,該遺址考古和保護共獲得國家資金支持9126萬元人民幣,此外關于徽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馮玉祥故居維護、皖南古村落保護等提案,均得到采納落實。(完) |
相關閱讀:
- [ 07-24]杭州發現良渚中晚期文化遺存 初步勘探約3萬平米
- [ 07-30]西沙新發現12處水下文化遺存 涵蓋宋元等時期
- [ 07-28]海南新發現12處水下文化遺存 涵蓋五個朝代
- [ 01-16]我國傳統村落及其文化遺存現狀與保護思考
- [ 09-15]大同市市長耿彥波:沒有文化遺存的城市蒼白無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