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9日電(上官云) 近日,“古詩版阿黛爾金曲”在網上走紅,網友將英文歌詞譯為文言文,引得不少人點贊,一股“網絡流行語翻譯文言文”熱潮隨之掀起,人們對翻譯結果則褒貶不一。在熱議這股“文言文神翻譯”潮流的同時,“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話題再次引起公眾關注。 網絡流行語現文言文版”神翻譯” 近日,“網絡流行語神翻譯”和“古詩版阿黛爾金曲”在網上走紅,讓文言文翻譯徹底“火”了。網友們紛紛發揮“創造力”,不僅翻譯現代白話文,亦涉及英文歌曲。 比如“富賈,可為吾友乎”“寡人倍感愛之所失”……初見這幾句文言文,可能多數人不知所云,但如果對照網絡流行語“土豪我們做朋友”、“缺愛”……這些話的意思便一目了然。 登上文言文“大雅之堂”的流行語并非僅此幾句。還有“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被譯為“寡人與眾愛卿皆瞠目結舌”、“何棄療”被譯為“汝何如停療”,讀來令人捧腹。 而英國女歌手阿黛爾的一首《Someone like you》也出現了文言文版的“神翻譯”,曲名被譯為“另尋滄海”,歌詞“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則是“情堪雋永,也善心潮掀狂瀾”;“Who would have known how bittersweet this would taste.”是“此種酸甜苦咸,世上誰人堪相言?” 除此之外,“Never mind,I w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更是被升華為“毋須煩惱,終有弱水替滄海;拋卻糾纏,再把相思寄巫山”。這些優雅的的文言詞句很快引起公眾注意,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給母語點贊”。 部分翻譯結果引爭議 網絡流行語及外國歌曲的“神翻譯”帶起了一股文言文熱,更有媒體盛贊之為“最炫文言風”,但人們卻對部分翻譯成果褒貶不一。 有些網友對此持肯定態度。不少人在看過這些文言文翻譯后表示,“恐怕要中文八級以上才有這樣的功力”,自稱“突然有種想學好文言文的沖動”,并在網上引得一片贊同之聲。 與此相對,也有網友表示反對意見,并為之“唏噓不已”,直言這不過是白話文強作文言辭藻,連文言句式都算不上,水平可稱“連《古文觀止》都沒讀過”。 南方都市報載文對反對觀點表示贊同。該評論稱,對照歌曲《Someone like you》全文譯本,最好句子如“光陰常無蹤,詞窮不敢道荏苒;歡笑仍如昨,今卻孤影憶花繁”,不過是方文山之流的水準。歌名譯為“另尋滄海”,還不如此前流行的“似曾相識燕歸來”。 該文章還指出,無論從寫作還是生活的角度而言,學好文言文都極其重要。但將這股文言文熱稱為“最炫文言風”則有些過度贊譽。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朱杰人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應寬容對待此現象,這至少說明現在還有部分人知道自己的文化傳統、了解民族語言文字曾經有過的美,它的流傳可讓更多的人樂于運用文言文。 專家:該熱潮證明文言文在當今社會仍具生命力 近年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同感增強,網上流行的這股“文言文”熱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年輕人對文言文的熱愛。朱杰人告訴記者,這股熱潮說明好多人認為已經死掉的文言文在當今社會仍有生命力,我們應該引導而非指責,以便更好傳承傳統文化。 提及具體做法,朱杰人稱,主流媒體可適當予以宣傳,或開辟文言文作品賞析園地,擇取部分既優雅又較通俗易懂的文章供大眾賞析,提供學習樣板。 “以文言文譯出的好文章,行文要比白話文優美。問題是我們沒有好好地發掘利用,這是一種悲哀?!敝旖苋私ㄗh,目前中國的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屬于“點綴”,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文言文教學量,同時老師、學者有意識的引導文言文寫作向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 “古人的文言文寫作也并非由教習得,關鍵在語境。我們在以后的文化發展中應注重傳統文化與儒學的弘揚。白話文是在文言文基礎上發展來,若能在課堂多教學生基礎的東西,白話文可以寫的更順暢?!敝旖苋朔Q。 |
相關閱讀:
- [ 02-07]網上刮起 “最炫文言風” 英文開啟文言文模式
- [ 01-26]香港官員:港重新推出文言文教學并非要死記
- [ 11-14]IT男月薪3000元自嘆入錯行 寫600字文言文辭職
- [ 12-26]計算機男碩士寫文言文論“翹課” 元芳你怎么看
- [ 05-24]薌城老街上的代書人 四年來他寫了400多封文言文家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