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用戶春節搶微信紅包 超4000萬個紅包被分發和領取未透露此次活動新綁定銀行卡數量 京華時報記者廖豐李斌 春節期間,微信搶紅包風靡,據統計數據顯示,從除夕到初八,有超過800萬用戶參與了搶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很多人為了搶紅包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這場突如其來的搶紅包風潮,讓微信支付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取了大量用戶,對支付寶形成了強勢沖擊,連馬云都形容搶紅包是微信對支付寶發起的“珍珠港偷襲”。那么,搶紅包到底有多大能量?微信支付挑戰支付寶,還有多少路要走? □熱潮搶紅包引群友競折腰 “望群內群外,人人興奮,兩眼放光,魂牽夢繞。手機之外,一片蕭條,線下活動,統統推掉。到晚上,看紳士名媛,捧手機笑。為了塊兒八毛,引無數土豪不睡覺……”2014年春節期間,一首改編的《沁園春·紅包》在微信朋友圈悄然流行,道出搶紅包一族的狀態和心聲,甚至有網友大呼沒搶過紅包春節就不圓滿。 始發于電商促銷的賣家或平臺的發紅包,經過騰訊的改造,變成微信用戶之間自發的互動行為。在微信的新年紅包公眾號中選擇發送紅包,設定數量和金額,寫上祝福的話語,捆綁銀行卡,通過微信支付,就可以發送給群內好友或通訊錄指定好友。而搶紅包或接收紅包方打開鏈接后若獲得收益,將儲蓄卡與微信關聯后,可在一個工作日后提現。 紅包數量有限,惹得群友激烈爭奪,群友輪流坐莊引起發紅包“接龍”,瞬間加深群友感情。平日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也慷慨解囊,往日默默無名的群友也會忽然豪氣沖天。 除夕之夜,一個名為“陳光標”的ID號備受追捧,“陳光標”號稱大年三十會派發2000萬元紅包,惹得多個微信群爭相將其添加到群里,不料竟被其悶頭搶走許多紅包。也有群友直接把頭像和名字改成陳光標,慷慨解囊一娛眾人。直到第二天下午,陳光標本人澄清并未放出“豪言”,讓眾人“好是失望”。 □數據 800萬用戶參與搶紅包 搶紅包盛況令人驚嘆社交網絡力量之大,根據騰訊提供的數據,群紅包發放最常見金額是100元,搶到10元到50元的超過1/5,搶到幾分錢紅包的也大有人在。 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初一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搶紅包的高峰時段出現在除夕夜零點時分,前5分鐘內有58.5萬人次參與搶紅包,其中12.1萬個紅包被領取。 根據財付通的統計:除夕到初八,有超800萬用戶參與了搶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平均每人搶了4-5個紅包。紅包活動最高峰是除夕夜,最高峰期間的1分鐘內有2.5萬個紅包被領取,平均每個紅包在10元以內。 □插曲“烏龍”紅包令人擔憂 在搶紅包熱潮中,各種烏龍紅包也讓人應接不暇。有不少網友反映,收到了802元的“巨款”紅包,拆開后卻發現錢并沒有進到自己的口袋,而是一個惡作劇。除了打開坦白“你上當了”的玩笑紅包外,還有的“紅包”點擊后顯示接收方已領到大紅包,不料繼續查看詳情才發現是某些微信公共號的營銷策略。而各種搶紅包釣魚鏈接也時有出現在微信群中,一不小心容易讓人上當受騙,貪小便宜反而被騙取錢財。因紅包爆棚而導致已領紅包無法拆封的問題也曾陸續出現。還有的紅包額已從銀行扣款,接收方卻反映沒有收到。跟春節買火車票如出一轍,網絡上還有各種搶紅包手機軟件也趁機冒頭,不過相關軟件存在盜取銀行卡密碼等個人信息的風險。 知名網友“娜小魚兒”稱自己收到一個朋友發來的紅包鏈接,“結果點開之后看到的全部是他手機里的收紅包、發紅包記錄,還有他的提現記錄,而我的任何紅包的信息都看不到了”,這也一度讓微信用戶對銀行卡捆綁微信的安全性表示擔憂。 承擔微信支付功能的財付通方面緊急回應表示,目前沒有發現資金被盜的案例,微信支付要求每個微信賬號可綁定的銀行卡為同一個人的,紅包的錢只能提現到用戶綁定的實名銀行卡,可以確保資金安全。 財付通表示,微信支付所有的賬號信息和綁卡信息在傳輸過程中都采用多重加密傳輸,并在后臺進行嚴格加密存儲。微信支付所存儲的服務器為微信支付單獨的機房專區,采用金融銀行級網絡架構和多級防火墻保護,由人民銀行每年強制檢測,確保存儲安全。微信支付與PICC(中國人民保險)達成協議,用戶如因使用微信支付造成資金被盜等損失,經核實屬實,將可獲得PICC的全賠保障。 |
相關閱讀:
- [ 02-10]記者春節期間探訪部分地區公車 未發現違規使用
- [ 02-09]春節后跳蚤市場升溫 二手iphone4轉讓價最低破千
- [ 02-09]假期結束電影票還加價 福州金逸:初八仍算春節
- [ 02-09]年后上班“困”境頻現 春節假期能長些嗎?
- [ 02-09]春節后旅游價格大“跳水” 部分線路降價逾一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